父親的一天
王書俊
父親離開我們雖將近30年,但其音容笑貌總會不時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給予我們的那份關(guān)愛,猶如一股暖流,時時溫暖著我們的心田;他那勤勞善良的品質(zhì)、辦事細(xì)致周全的作風(fēng),永為我們的榜樣;他那吃苦耐勞的精神,無時不在激勵著我們。欲記述之,則千頭萬緒,難以下筆;欲擱置之,則又時時縈繞心頭,久久不能忘懷。思之良久,試擇其一天而記之。雖知一天不能概其一生全貌,但其吃苦耐勞精神,由此可窺其一斑。
每當(dāng)星辰寥落之時,山村的校園便傳出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父親的這一天也就從此刻開始了。那時的農(nóng)村,還比較貧窮,人們視鬧鐘為奢侈品,有者寥寥無幾。為此,孩子上學(xué)起床的叫醒服務(wù),自然由大人來承擔(dān)。此事看似簡單,但要做到萬無一失并非易事。過早,則擔(dān)憂孩子上學(xué)路上的人身安全。山村的道崎嶇不平、溝坎眾多,摸黑行走多有危險,更何況有時還會有野狼出沒。遲到,則斷然不行。那是大人的失職,是對孩子的不負(fù)責(zé)任。而要做到不遲不早,正點準(zhǔn)時,唯有依靠大人的高度責(zé)任心。為此,父親寧可醒得早,而不敢醒得遲。有時僅從室內(nèi)觀察窗戶的亮色難以判斷時間,便到庭院觀測星辰位置,以此來判定時間。父親雖不識字,但對我們上學(xué)之事卻極為重視,或許是寄希望于我們來彌補他沒文化的缺憾吧。我們上學(xué)后,父親便挑水、劈柴、掃院子。生產(chǎn)隊上工的鐘聲響起后,便下地干活。那時還沒有改革開放,但父親總是踏實肯干,從不揀輕怕重、投機取巧,而是既出勤又出力。他深知:人不好好干活,地里是長不出好莊稼的。人哄地皮,地皮哄人,哄來哄去,最后虧的是肚皮。
村里人習(xí)慣清晨起床即下地干活。一晌后,再吃早飯。經(jīng)過一晌的勞作,臨近吃飯時,均已饑腸轆轆、筋疲力盡。那時刻,都希望早點聽到生產(chǎn)隊長的下工令。下工后,人們匆匆回家吃飯,但父親還不得不考慮豬的“吃飯”問題。為貼補家用,而不得不養(yǎng)豬。但那時,人尚且填不飽肚子,哪能輪到豬吃糧食飼料。每天除洗鍋洗碗的泔水外,野菜就是豬的主食了。為此,父親在回家的路上,還得為豬采集野菜。
倉促的早飯后,又勞作于田間。中午,頭頂烈日,面烤大地,揮汗如雨,其辛苦可想而知。然而,在下工后,父親又壓縮午飯休息時間,到自己開墾的小荒地除草、間苗。待回到家時,汗早已濕透衣服。略作喘息,便把濕衣服曝曬于陽光下,然后再泡一大碗茶。帶汗曬干的衣服,尤其是粗布衣衫,摸起來潮乎乎,穿起來硬撅撅,如著鎧甲,極不舒服,但又無條件每天換洗。所謂泡茶,就是把采自山里的原生態(tài)黃芩連莖帶葉,放置大碗中,用開水沖泡,其色由淺入深,從杏黃色逐漸變?yōu)樾蛹t色,略有苦味,然既解渴,又清熱,經(jīng)濟實用,這是父親熱天的專用飲料。
午飯后,休息片刻,下午的勞動又隨之繼續(xù)。經(jīng)過一整天的勞作,身體已很疲憊。但晚飯后,父親見月光明亮,適宜野外干活,于是又帶領(lǐng)我們到自留地平整土地。由于地處山區(qū),坡地較多,于是便去高墊低,盡量將坡地整平,以利水土保持,提高糧食產(chǎn)量。也不知干了多長時間,更不知干至幾時幾刻,但見明月已經(jīng)偏西,身體頗感困乏,預(yù)定目標(biāo)也已達(dá)到,于是,便“收兵回營”。這一天終于結(jié)束了。
父親的這一天,實為其勤勞一生的一個縮影。不見得每天都干這些事,但每天卻總是如此忙碌。即使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他也會給自己安排在家的活計,如擰麻繩、釘鞋底,反正不會閑下來。
父親一生有兩個愛好:一是抽煙;二是干活。干活之后是抽煙,抽煙之后是干活。休息便抽煙,抽煙當(dāng)休息。煙袋隨身帶,有空抽起來。由于經(jīng)濟條件所限,只能抽旱煙。煙葉是自己種植的,配料為一種野草葉,用爛鐵鍋炒制而成。
當(dāng)時,父親只知道干活的好處,卻未認(rèn)識到抽煙的害處。最終因抽煙過多而致病,因疾病而戒煙。唯有干活這一愛好,伴隨父親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其實,父親并非不懂休息、不喜清閑。而是:一為生活所迫;二為品質(zhì)使然。一生以勤勞為本、以勤勞為榮。不是喜愛吃苦,而是不怕吃苦;不是視干活為樂事,而是為生活不辭勞苦。
平凡之人,平凡之事,卻時常令人懷念,我的父親永遠(yuǎn)有值得懷念之處!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