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調皮搗蛋不好好念書,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壞孩子”,可是他腦子活,對機械很感興趣,看見啥一學就會,還能搞清楚機器的工作原理,不僅能把一些農(nóng)機的缺點改進,還能搞發(fā)明創(chuàng)新,弄出來的機械設備既好用還特別經(jīng)濟實惠……如今的他可是遠近聞名的“發(fā)明家”,獲得國家15項發(fā)明專利,他就是洪洞縣明姜鎮(zhèn)沙窯村的申青林。他發(fā)明的可調速鼎型石磨機,是傳統(tǒng)工藝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三轉子錘式破碎機在利用建筑垃圾制砂、制粉方面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以及他的制洗砂一體機廣泛應用于全國20余省公路、鐵路、城市建設中;部分大型機械還出口到了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和地區(qū)……
孝順的“搗蛋鬼”
申青林,1972年出生在洪洞縣明姜鎮(zhèn)沙窯村,他六七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在襄汾上學,當時,父親在襄汾的一家汽車配件廠打工,他放學后就經(jīng)常在父親打工的廠子里玩,那些大型機器把大塊的鐵疙瘩弄成小塊,還能把鐵皮砸成各種形狀,這些讓他看得入迷,所以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廢零件堆里鼓搗,把一些廢舊零件、螺絲等拼湊成各種形狀,有的像汽車,有的像拖拉機,還有的像各種小動物,那些在別人看來只能回爐的廢舊零件,在他的手里成了“變形金剛”。
“當時廠里食堂是按人頭定飯,每個人一頓飯是半塊白饃、一個窩頭、一筷子蘿卜絲、一小塊豆腐乳。這就意味著父親的那份要兩個人吃,當時一個從事體力勞動的成年人,這些東西只能吃八成飽,再加上還要分我一些,父親根本不夠吃……”申青林說,當他知道這些后,就再也沒吃過那半塊白饃,每頓飯只吃半個窩頭,父親很奇怪地問:為啥不吃白饃?”他只說:白饃不好吃!”“當時,我對機械已經(jīng)到了癡迷程度,有一次半個多月沒去學校……”申青林說,每天吃了飯就背起書包偷偷跑到工廠里鼓搗那些廢零件,跟“上班”一樣。當時也沒有聯(lián)系方式,學校無法通知到家長,紙包不住火,后來還是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狠狠地訓了他一次,但是沒過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這次學校說什么也不要他了。無奈之下,申青林只能回老家沙窯村去上學,雖然不去鼓搗那些機械零件了,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每每考完試就被叫家長。用老師的話說,申青林不僅自己不好好學,還挺有“號召力”,帶著班里的同學一起搗蛋。這次,父親對這個不成器的孩子,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拿著棍子滿村子追著他打。“我跑得快,父親哪能追上?一下子絆了一跤,遠遠看著父親摔倒,要是過去扶肯定被打……”申青林說,后來他還是回去扶摔倒的父親,隨后就被狠狠教訓了一頓。像他這樣搗蛋的孩子,學校說什么也不要了。后來,在家人的懇求下,學校勉強讓他繼續(xù)上學。
第一個“神器”
初中畢業(yè)后,申青林先后在襄汾和洪洞趙城鎮(zhèn)的電焊鋪當起了學徒工。在他20歲的時候,回村里開了自己的電焊修理鋪。
“當時,也沒錢,開電焊修理鋪的時候,正好一個本家親戚的電焊鋪不干了,我就去找人家,看能不能把一套電焊設備賒給我,沒想到人家同意了,最后以3100元的價錢賒下了一套電焊設備。”申青林說,開起鋪子后,生意也不好,當家人問一天賺多少錢的時候,他便硬著頭皮謊稱賺了一百多……雖然沒有房租,但是設備的錢肯定一時半會兒還不了??偟孟朕k法賺錢,否則對不起家人。那個時候,村里人冬天都燒爐子,于是他就試著焊個了多功能鐵爐子。因為沒錢買料,他就在廢品收購站里“淘寶”,買了許多廢 舊鐵皮和一些機械零件,當時焊了一個既能燒水,又能烤紅薯,還能取暖的多功能爐子,因為賣不出去,就放到自己家取暖。
“一個偶然的機會,鎮(zhèn)上一家信用社的領導看到這個爐子后,覺得很不錯,經(jīng)過多次考察,他決定買下這個爐子放在單位取暖。于是,我的第一個發(fā)明以380元的價錢被買走?!鄙昵嗔终f,當時,人家來了幾個人連爐子里的炭火一起抬走了,這個以60多元的成本,且用廢鐵皮焊出來的爐子,一下讓他賺了三百多元。就用這三百多元,他買了新的鐵皮繼續(xù)改進這個發(fā)明;從那以后,他的爐子供不應求,就連太原、運城等周邊城市的人都來他店里訂購。一年多時間,他的這個爐子讓他賺了20000多元;第二年,又賣出400多臺。
走上發(fā)明之路
有了成功的經(jīng)驗,申青林又打起了發(fā)明改進農(nóng)具的主意。“當時的農(nóng)村,干農(nóng)活基本上是靠手工,機械雖然省力還效率高,但是農(nóng)民信息封閉,接觸不到;再就是太貴買不起。”申青林說,1995年,他看到附近村的村民用三輪車拉著玉米脫粒機打玉米賺錢。于是,他就追著看,還不停打聽機器哪里買的?機器的工作原理等。“人家愛理不理地說,看看就算了,就這機器是我花了三四千從東北進回來的,就你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nóng)村娃能擺置出來?簡直不可能!”玉米脫粒機的主人一臉不屑。追著看了一天后,他便去二手市場買了一臺舊三輪車,騎著四處買零件,零件湊齊后便開始動手搞發(fā)明。
花了一個星期時間,“三輪車+脫粒機”一體機還真讓他給做出來了。申青林說,鄰村的那臺脫粒機有缺陷,雖然能打出玉米,但是玉米芯被打爛了,玉米粒有的也被打碎了,而他的這臺脫粒機,不僅能打玉米,而且玉米芯也是囫圇的,玉米粒打碎的很少。
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還得去試試。申青林開著以舊三輪車改造的玉米脫粒機給鄰村農(nóng)戶打玉米。開始許多人都不怎么看好,后來終于有一農(nóng)戶愿意試試,最后10元錢一畝地,他一口氣幫忙打了5畝地,效果非常好。“這個農(nóng)戶決定跟著一起看看,見一天下來我賺了200多元錢。”申青林說,農(nóng)戶覺得給人打玉米這個生意很好,說什么也要買下這臺機器,后來他便以1500元的價格把這臺用舊三輪 車改造的玉米脫粒機賣掉了。
這個事情不知道怎么就傳到了縣農(nóng)機局,洪洞縣農(nóng)機局的人來考察后,下了80多臺訂單,并在全縣推廣。
發(fā)明創(chuàng)新就能賺錢,還沒有競爭者,這讓申青林嘗到了甜頭。隨后他又發(fā)明了鍘草機、玉米粉碎機、大型鼓風機、小四輪裝載機、四輪后翻斗機、焦末焦粉分離機、制砂機、三轉子錘式破碎機、鼎型石磨機、雙層滾動篩等。這些發(fā)明從最初幾百上千元的價格,到現(xiàn)在一個大型機器賣到了三四十萬元。2008年,申青林注冊了“金砂牌”商標,成立了鑫銳機械有限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chǎn)權,從2013年至今,申青林先后申請了15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踐行“洪洞精神”
走進洪洞縣明姜鎮(zhèn)沙窯村申青林的廠子,一眼就能看到寫著“把正常的事情做精細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把壞事情變成好事情”三行醒目的標語,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申青林十分注重細節(jié),這些都可以從他廠子的設計布局、路面鋪設、對稱的景觀樹等看出。申青林說,這三句話他從開始創(chuàng)業(yè)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踐行,做事情注重細節(jié),因為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走不到現(xiàn)在;從小不被人看好的他,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一直都在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搞砸一件事容易,但是成一樁好事難,尤其是把壞事變成好事更難;他憑著自己的樂觀、誠實守信、不服輸、敢打敢拼和過硬的技術就把一些壞事變成了好事。
記得有一次,一個陜西的客戶打電話質問他,說自己買的制砂機的產(chǎn)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說自己上當了,要求退貨。于是,申青林開了幾個小時的車跑到陜西。到了現(xiàn)場后,客戶壓根沒給他好臉。當時,申青林說:如果我們虛假宣傳,我不僅不要這臺機器,還把我的寶馬車留給你!”說著就把車鑰匙遞給了這個客戶。來到制砂作業(yè)現(xiàn)場,經(jīng)過申青林的仔細檢查,原來是機器的水路和給料機安裝不匹配,經(jīng)過10分鐘的調試,該制砂機的產(chǎn)量一下比先前提高了一倍多,客戶笑了。這件事情后,那個客戶不僅又買了一臺,還給他介紹了很多當?shù)乜蛻簟?/p>
“我們洪洞人做事,骨子里透著一股子拼勁兒。這大概就是洪洞人的特質;再加上做事干練,說一不二,從不拖泥帶水,不服輸,肯吃苦,講信用等等,這算是洪洞精神吧?!鄙昵嗔终f。
如今,47歲的申青林,還把自己的產(chǎn)業(yè)擴展到了醫(yī)藥健康、環(huán)保、零售業(yè)等領域。他先后榮獲“臨汾市五一勞動獎章”臨汾市首屆平陽工匠”臨汾市高層次人才”等殊榮。
記者郝海軍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