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高考大戲終于落下了帷幕。緊緊張張的考生、惴惴不安的家長終于可以長吁一口氣,讓內(nèi)心得到片刻的安寧。因為無論如何,“戰(zhàn)斗”到底是結(jié)束了。
但這階段性的勝利,并不會讓他們徹底放松,高考成績還未公布,誰贏誰輸仍未見分曉,那條“獨木橋”能否平安渡過也是未知數(shù)。而在這其中,考生的心理是最復雜的,既想早知曉成績又懼怕看到成績,既想“魚躍龍門”又擔心“馬失前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憂慮與憧憬并存,恐懼與希望共在,一不小心就會深陷焦慮而不能自拔。
而與此同時,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高考過后,專家們在忙著考后點評,家長們焦急地翹首企盼,老師們放松地等著結(jié)果。這些和考前專家苦口婆心的心理疏導、家長們精心細致的安慰呵護,老師們緊張兮兮的反復輔導,形成鮮明的對比。一下子,考生從天堂掉入了凡間,“禮遇”隨之降了格次。
可問題在于,焦慮煩躁、惴惴不安的考生,很難靠自己調(diào)整這種心理的落差,更難靠自身應對考后的失落。2005年6月年嘉峪關(guān)市一考生高考后投湖自盡,2008年6月西安一考生高考后跳樓自殺事件,今年6月8日山東營口一考生自感某門課考砸而跳樓輕生……都是很好的例證。我想,假如他們死前能感受到沁入肺腑的溫暖,能體會到家庭與社會的絲絲溫情,也斷然不會選擇一死了之的棄世。
所以,在高考之后,在我們自認為的戰(zhàn)斗結(jié)束之后,請我們的家長、我們的社會繼續(xù)將目光凝聚在這些孩子身上,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困境,多管齊下,并肩進行:心理學專家應繼續(xù)加強考后心理輔導,為考生減壓釋負;眾多的家長應多與孩子談談心、聊聊天,幫他們走出心理的失落;教書育人的老師應多多增進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緩解考生內(nèi)心的焦躁與不安。而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當真正走進心靈的理解,給予他們設身處地的關(guān)懷時,他們才更有能力、更有希望度過眼前心理焦慮的“黑暗期”。
所謂“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關(guān)心他們,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也是必須做的。而在我們社會各界未付出積極努力、進行有效地心理干預前,寄希望孩子自身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理性淡定,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氣定神閑,則有些強人所難、癡人說夢。( 來源:紅網(wǎng) 崔中波)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美國統(tǒng)考讓學生輕松愉快
下一篇: 考生為何不能“我的青春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