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這個屬于易碎品,一定要輕拿輕放?!薄按蠹疫€有什么問題嗎?”“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早晨七點多鐘,黃建國和往常一樣,準時來到單位,“迎接”當日第一批信件包裹。分揀各個包裹、傳達上級精神、叮囑注意事項,“送走”66個投遞員,他精神頭兒十足地進入下一階段工作:“祖國日益強大了,郵政服務(wù)也要不斷提升。”
47歲的黃建國在家中排行老五,父親為他們?nèi)∶苫瞬簧傩乃迹骸岸绯錾趪鴳c節(jié),一家人甚是歡喜,取名‘國慶’,之后兩個哥哥分別以‘春慶’‘吉慶’命名。輪到自己,父親說一定要與‘新中國’有聯(lián)系,所以取名‘建國’。
由于家中姊妹多,黃建國早早就步入社會。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的主要聯(lián)系方式就是寫信,一封家書、紙短情長,承載著多少鄉(xiāng)愁,而郵遞員就是這些情感的見證者。如此,街邊樹立的綠色郵筒、穿著墨綠色制服騎著“二八”自行車的郵遞員,也成了那個年代特有的風景。作為其中一員,黃建國整日奔波在路上。
“那時,每天早晨將報刊、信件等分門別類放進郵袋,往自行車上一掛,便開始了一天走街串巷的工作。郵包輕的時候幾十斤,重的時候百余斤。遇到連陰雨天氣,除了要注意騎車安全,還要保護信件不被淋濕。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騎壞車子也是常有的事……”聊起初入職場的感受,黃建國滔滔不絕,記憶猶新。
“干什么工作怕苦怕累都是不行的。當時年輕氣盛,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好這份工作。后來,‘郵’‘電’分拆后,我市郵政分公司正式成立。自己也告別了一線郵遞員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寫信的人普遍少了,郵遞員們的工作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工作條件也在不斷改善?!苯?jīng)過十年的磨礪,踏實肯干的黃建國成為現(xiàn)在城市投遞部的負責人,一張張獲獎證書便是最好的見證?!肮ぷ鞫嗔?、任務(wù)重了、責任大了,千千萬萬個重要物件需要我們護送?!痹谒劾铮恳患?、每一份郵件都是如此珍貴,都需要完好無損地送到每一位客戶手中。
在郵政服務(wù)業(yè)摸爬滾打30年,黃建國對于這份工作一直都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清晨,做完一切準備工作,當郵遞員們開始了投遞工作,黃建國又開始檢查前幾天的遺漏件,再分發(fā)給投遞員;把平常函件、掛號郵件分類放到格口,方便郵遞員取走;出去檢查各單位和小區(qū)收發(fā)室有無積壓郵件、派件是否到位、有無錯投等一系列問題,再記錄在冊。中午,第二批報紙雜志、掛號信準時到達,他又開始投入第二階段的分揀等各項工作。“每天一共66個投遞員分布在全市各條街道,下午待他們完成所有投遞任務(wù),把問題件反映回來,我們再開會總結(jié)、處理。每天最早下班也快八點了,忙碌而充實?!?/p>
黃建國感慨頗深:“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政策越來越好,郵遞員有了專用電動車,泥土路變成了柏油路,信息錄入成了電腦操作……隨著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對郵政服務(wù)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我要做的便是秉承‘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wù)宗旨,以螺絲釘精神緊緊釘在郵政服務(wù)線上,確保四面八方的包裹郵件安全‘回家’?!?/p>
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