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者,“國”是“家”的放大。中國傳統(tǒng)村落由姓氏加“家莊”“家坡”組成的很多,凡稱呼“家莊”“家坡”“家堡”“家?guī)X”“家灣”的村莊,理論上應(yīng)該比較小,由同一姓氏的幾戶人家組成。河北辛集市范家莊,《束鹿縣志》載:元代耿恭死后葬于此地,有姓范者為之守墳,后定居建村,遂稱范家莊。孟莊,相傳三國時(shí)建村。起初姓孟的在此建村,叫孟家莊。后來姓孟的絕戶。再如太原晉源區(qū)武家莊,婁煩縣馬家莊、張家莊、蓋家莊、雷家莊、潘家莊,杏花嶺區(qū)耿家莊,萬柏林區(qū)白家莊,清徐縣羅家莊、武家莊、馬家莊,陽曲縣杜家莊、胡家莊、張家莊,古交市姬家莊、武家莊。村名由家族聚居形成而帶“家”字的,如祁縣張家堡、梁家堡、劉家堡、喬家堡、馬家堡、程家堡、戴家堡、鞏家堡、牛家堡、常家堡、吳家堡、姜家堡、夏家堡、西高堡、段家窯。其余如鄭家莊、韓家莊、城趙莊、閻家莊、侯家莊、王家?guī)X、左家灘。浙江東陽的村莊,多以宅命名,如馬宅、郭宅、李宅、盧宅。
北京郊縣許多村名尾字叫營,源自山西的縣,故曰“山西的縣,北京的營”。在北京的大興和順義,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gè)有趣的現(xiàn)象,有些地名和山西的縣名相同,許多村子尾字為“營”,比如河津營、長子營。元朝,老百姓流落到太行山為屏障的山西境內(nèi)。元末,戰(zhàn)亂頻仍,“時(shí)兵革連年,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華北地區(qū)荒草遍野,“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山西,尤其是晉南,社會相對安定,人口繁衍日盛。1388年,官方組織的移民開始了。8次從山西移民,山西來的移民使用原籍縣名命名其村落,為區(qū)別,需加“營”字。北京的大興就有了石州營、孝義營、沁水營、解州營、霍州營、黎城營、蒲州營、潞城營、絳縣營、屯留營、大同營,甚至叫山西營。有傳“山西有多少縣,大興就有多少營”的佳話。順義有河津營、夏縣營、稷山營、東絳州營、西絳州營、忻州營、紅銅營、趙全營。個(gè)別村名讀白或者諧音改變了原有發(fā)音,如紅銅營實(shí)為洪洞營,趙全營系趙城營。
河北冀州村莊稱謂尾字為“寨”的有21個(gè)。唐山市以“寨”為名的村莊起初為女真族建立,有88個(gè)。金世祖從東北遷移至此,女真族獨(dú)立結(jié)為村莊,為內(nèi)外有別,稱為“寨”。寨中設(shè)寨使。他們也漸由狩獵民族轉(zhuǎn)化為農(nóng)耕民族。四川汶川蘿卜寨,最早被稱為鳳凰寨。因寨子所處的海拔、氣候、土質(zhì)適合于蘿卜生長,得名蘿卜寨。四川阿壩理縣桃坪羌寨,是保存最完整的碉樓與民居融為一體的建筑群和“天然空調(diào)”,有完善的地下水網(wǎng)、四通八達(dá)的通道和碉樓合一的迷宮式建筑,被譽(yù)為“羌族建筑藝術(shù)活化石”。著名景點(diǎn)有新羌寨、古羌寨、楊家大院等。
罕見的村名尾綴字還有“甸”。甸,指郊外,用于地名。古時(shí)都城,郭外稱郊,郊外稱甸。湖南永州沙背甸(村),瀟水邊,由河沙沉淀而得名。甸,意即淀,沉甸甸。唐山市豐潤縣唐河甸,傳說李世民東征避難于此,后有大將救駕,唐王封該地為唐御河甸,簡稱唐河甸。豐潤縣大黑馬甸,相傳唐初建村,初稱拿馬甸,后改稱大黑馬甸?!敦S潤縣志》載:“相傳唐太宗東征時(shí),曾屯兵于此,有黑色神馬飲于潭,尉遲敬德筑臺以望,遂計(jì)得之,今黑馬深潭猶在,石碑墜入水中不可考”。后有人傳,大黑馬甸即當(dāng)初尉遲敬德得神馬之處。
村名叫甸的,云南居多。云南楚雄黎溪甸、通紅甸、下甸廟(村),紅河莫測甸(村)、葦?shù)?村)、上葦?shù)?、坡頭甸,怒江通甸(村)、法甸(村)、上法甸、下法甸、苦竹 甸,賓川小喬甸(村),大理各納甸(村)、大湖甸(村)、內(nèi)甸(村)、者甸(村)、梭羅甸(村),玉溪西松甸(村),等等?!?/p>
村名不叫“村”而叫“堡”的,全國有11164個(gè)。堡,本義是軍事防守建筑,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眾五千,據(jù)險(xiǎn)筑堡以自固”。翼城有西堡,絳縣有梅村堡。山西洪洞縣永堡(村),清宣統(tǒng)年間,感到永寧不如眾志凝結(jié)好,改永寧堡為永凝堡。祁縣有東沙堡、張家堡,河北邯鄲館陶縣有柴堡(bu)(村)、郭馬堡(村)、樊堡(村)等幾十個(gè)村名叫堡,都是因?yàn)樗芜|交戰(zhàn)時(shí)遼兵在此修過碉堡或寨堡,明朝移民便以姓氏命名這些村莊為堡。也有的村名叫“村堡”(pù),圍有土墻。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建平縣西有村堡,曰諸葛城。四周土墉,隱隱隆起,居其中者,可數(shù)十家?!惫蚀灞し褐复迩f?!吨袊柚{資料》:“北大荒,真荒涼,五十里村堡是近鄰,三十里窩棚對面炕!”
有的地方,“堡”念pu,與鋪相通,古代土筑的小城?!氨ぁ狈植加跁x陜豫,是防守要塞,軍事防守建筑物:“徐嵩、胡空各聚眾五千,據(jù)險(xiǎn)筑堡以自固”。瓦窯堡,陜北名堡;太原東太堡,土筑小城。太堡,漢代王太后的堡子。漢高祖十一年封其子劉恒為代王,都于晉陽。劉恒即帝位(漢文帝)后,封其子劉參為代王。太原市東太堡有漢清河太后墓,民初稱東太堡、西太堡。
崮,山岡,也是村名尾字。山東萊蕪柳龍崮、馬龍崮、東龍崮、南龍崮、近崮。孟良崮,相傳宋朝楊家將將領(lǐng)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馬龍崮,《王氏譜》記載:明初王姓由南苗山遷此,馬姓早居,因村近龍崮山,冠以姓氏,故名馬龍崮。山東叫“崮”的山多,所以叫“崮”的地名也多。崮,造型獨(dú)特的山峰,地貌形態(tài)中屬桌形山或方形山,頂部平展開闊,周圍是如同刀削的垂直峭壁,當(dāng)?shù)厝朔Q為崮。
北方多山溝、溪谷、山澗,村名直接叫溝的很多。一條溝就是一個(gè)獨(dú)立王“溝”,占溝為王。村名為“溝”者多因?yàn)榫幼〉乩砦恢糜袦峡?,稱為“溝”。全國以溝為名的村莊162232個(gè),如著名的夾皮溝、夾邊溝、門頭溝、龍須溝等。翼城有七溝村,七條溝。
陜北子洲縣歷史文化名鎮(zhèn)馬蹄溝,管轄馬蹄溝、滿堂溝、清水溝、碾盤溝、五玄溝、王家溝、閆家溝、姜家溝、吳家溝、老莊溝、栗家溝、高家溝、梁家溝等自然村。馬蹄溝得名于一個(gè)神話傳說。溝口兩塊磨盤大石,各有一個(gè)圓坑,形似馬蹄,被稱做“馬蹄坑”,兩塊石頭被稱做“馬蹄石”。據(jù)說是大禹治水時(shí)留下的馬蹄印。大禹騎神馬翻山過河。嵩山北麓黃河泛濫,大禹摸著神馬的頭說:“馱我飛到嵩山北麓吧?!鄙耨R前蹄踏著巨石,后蹄一蹬,騰空而起,平安落到嵩山北麓。巨石上留下了兩個(gè)馬蹄窩,被叫做馬蹄石,山溝被稱做“馬蹄溝”。又據(jù)傳說,李自成大軍經(jīng)過此處,留下很多馬蹄印,此處因而得名“馬蹄溝”。
洛陽孟津一村名為“接駕溝”,傳說東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xié)逃出洛陽,花蟒示意兩人朝它眼睛看的方向走。兩人沿蜿蜒小道找到了一個(gè)村莊,朝廷官員前來接駕,少帝和陳留王得救。這個(gè)小村莊便改名為“接駕溝”。
江蘇徐州斬蛇溝(村),劉邦舉義,怒斬白蛇。后白蛇為報(bào)復(fù),投胎化為王莽,篡奪漢室。劉邦建立漢朝,為紀(jì)念他斬蛇,后人修建“白帝子廟”,斬蛇處的河溝名為“斬蛇溝”。
?。?strong>安希孟)
責(zé)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