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大街小巷,如同行走于名山大川,景隨步移,情隨景生。在記者探尋巷名來歷的過程中,很多小巷遠沒有老人描繪過的、記者曾經想象過的那種雅致韻味。老房子大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高聳的樓房。8月8日,記者走訪的這條巷子也不例外,在歲月發(fā)展的長河中,它也在變化著。
無名巷子啥淵源?
這條巷子位于迎春南街路西,為東西走向,東與迎春南街為鄰,西與貢院步行街相交,在相交處向北走,第一個岔路口可到達鄉(xiāng)賢路(西側為羊市巷),第二個岔路口為東關路。而在交叉處向南走,可通往貢院街。記者幾經尋找,并沒有發(fā)現路牌,這條無名巷子究竟如何稱呼?又有著怎樣的經歷?為此,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瑤池后門啥關聯?
由東向西一路尋找,問及巷名,路人皆搖頭不知何名。路南的幾家住戶也表示,這一片大多為租住戶,并不知道巷子的“老名”叫啥,只是在有人尋路或寄送快遞時,會稱呼它為“瑤池后門”瑤池苑為貢院街北一住宅小區(qū),緊鄰該巷子)。因此,在未調查清楚原委之前,記者暫且稱它為無名巷。
面粉廠里“藏”故事
在巷子里乘涼的81歲老人蘆景彥告訴記者,他在這一帶已經住了60多年了,并沒有聽說過這條巷子的名稱。不過在這一帶有一個面粉廠比較有名,所以人們在出行時,總會以面粉廠為軸心,比如張三家在面粉廠北邊住著,李四家在面粉廠南邊左拐多少米住著等等。那時候,面粉廠一度成為這條巷子的坐標。
“以前沒修迎春街的時候,這條巷子是可以一直通到迎春街路東的,屬于市民與農民混居區(qū),都是瓦房,有空地、有打麥場,住戶不太密集。巷子路北的面粉廠曾是50多年前唯一的樓房,特別紅火,現在雖然廠子已經倒閉,但樓房還在。在巷子路南還有一個榨油廠,后來在2001年城市規(guī)劃中被拆?!碧J老邊說邊向記者指著這兩座建筑的位置。
時過境遷,路北的面粉廠至今仍保持著蘆老印象中的模樣,只是早已輝煌不再。
“這一帶分別被還遷成了4個小區(qū),貢院街北的‘瑤池苑’(后門緊挨無名巷)、貢院街南的‘臥龍?zhí)丁?、烏鴉巷(又稱小十字南街)里的‘鳳凰閣’等等。門前的這條路就是在那時候硬化的?!碧J老細說著與這條巷子有關的城市變化。
難道就找不出它的名字嗎?告別蘆老,記者繼續(xù)探尋。
南道名稱終“出爐”
在巷子路南記者見到了兩位正在嘮家常的老人。在得知記者來意后,今年69歲的馬熙東老人表示:我一直都叫它瑤池后門。我來這里居住七八年了,這條巷子和我來那會沒啥變化。”對于巷子詳情,老人極力推薦著身旁的老人,他從小在這里長大,肯定知道這里的老名字?!薄斑@里叫南道!東西南北的南,道路的道?!贝藭r,恰好路過的一位老人這樣肯定巷子的名稱。但是為什么叫“南道”,老人并不清楚。
此時,剛才被推薦的那位老人也肯定地回答:對,這里就是南道?!边@位老人叫邊常勝,今年77歲,是地地道道的臨汾人。對于巷子名稱來歷,邊老猜測地說,從字面上看,一定是表示地理方位。以前在這條巷子北邊有個李家囫圇,‘南道’估計是指李家囫圇南邊的道路吧。”沉思片刻,邊老娓娓道來,過去這條路坑坑洼洼細又長,能一直走到迎春街東邊,后來在修建迎春街時,這條路被一分為二,形成了現在的格局。以前從這條巷子往西折北都屬‘南道’范圍,現在那條路叫步行街?!贝送猓瑢τ诿娣蹚S的歷史,邊老與蘆老的說法一致。邊老說:面粉廠是幾十年前這里最為出名的建筑,廠子的面積挺大,老百姓都在這磨面、換面,最早是瓦房,大概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蓋成樓房的,里面有很多機器,可以說是這個面粉廠的核心所在。廠子周邊圍著的瓦房,是當時面粉廠的職工宿舍。改革開放后,面粉廠幾經改制,如今樓房雖還在,但輝煌已成歷史?!贝送猓吚线€表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擴建迎春街時,這條巷子周邊的住戶就已經很多了,同時也提到了蘆老所說的那幾個小區(qū),它們的修建最終定格了現在的巷子模樣。
無名巷最終被“正名”——南道巷。
廠子后門有胡同
在邊老的指引下,走在位于巷北方向的“郝家胡同”中段,記者來到了面粉廠的后門,透過油漆脫落的鐵藝大門,面粉廠周圍的幾間瓦房經歷著風塵的洗禮,一面面斑駁的墻,像一張張延綿的畫卷,書寫著它的昨日今生。
走在這條雖然坑洼,但干凈整潔的巷子里,受訪居民均表示,這得歸功于每天都在此處收集垃圾的清潔車?!叭绻@條巷子安裝上路牌,人們就一目了然了;如果能安上路燈那就更好了。”住在這一帶的幾位住戶訴說著他們的期望。
隨后記者在《臨汾市城市建設志》中查詢到,南道街東起迎春南街,向西折南至貢院街(并未介紹名稱來歷)。邊常勝老人的說法得以印證。
文/圖記者 亢亞莉
責任編輯:張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