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我年幼的時候,生活狀況和交通狀況都很差,出一次遠門要吃好多苦、遭受好多罪。
1971年1月,離開新兵連那天,我在部隊鐵路專用線站臺上的“悶罐車”,火車走走停停,半天時間才到達石家莊火車站。稍稍休息,又上了一列客運車?;疖嚶÷〕粤Φ卦诃h(huán)立如障的群山間向前奔馳著,連綿不斷的大山向后飛逝,機車在山嶺間拖出一團團的黑煙。大約行駛了五六個小時,才抵達太原火車站。等候了近兩個小時,再次轉乘開往臨汾的火車,漫長的顛簸、搖晃,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北京軍區(qū)駐臨汾某部。晚上,躺在床鋪上覺得渾身酸痛。平生第一次出遠門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出行的艱難。
那時,我最犯愁的就是回家。背著沉重的包袱,輾轉換乘于火車、汽車,再步行兩三公里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小村。
記憶猶新的是一次春節(jié)回家:在臨汾火車站一上車,就被堵在了車門口,我背靠車門,左手扶著車廂板,右腳懸著空,想轉動一下身子都有點困難。就這樣,我“金雞獨立”般地站了四五個小時,一陣陣頭暈惡心。車到太原站,也沒有下去幾個人,我使盡渾身的力氣,方才擠進了車廂 列車長售票席處。我雙手緊抓著售票席座位板,身體向前傾斜著,一直站到石家莊,下車時,腳和手麻木得竟不聽使喚了。就這樣,我又轉車一直站立到邢臺。出了火車站,再擠上開往家鄉(xiāng)的公共汽車,錢沒有少掏,買到的依然是張站票。當看到故鄉(xiāng)小村時,我的身體已疲憊至極。多少年來,那條悠長而艱辛的回家之路,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心情,均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改革開放后,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臨汾的公路不僅構筑起了“縱橫交錯”、“多層立體”的主干通道,還形成了省、市、鄉(xiāng)、村相互連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公路密度、通達速度進一步提高,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長,高速公路飛速發(fā)展;鐵路先后實施了多次大規(guī)模列車提速,客運列車運行速度平均提高了25%,提速總里程覆蓋了臨汾鐵路主要干線。交通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為臨汾經濟騰飛提供了便捷通道。我們周圍日常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高速列車、豪華汽車、私家轎車應接不暇。
時下,各種交通工具的不斷改進使人們更可以隨心 所欲地出行,同時也不斷擴大著人們的活動范圍。僅限于火車和汽車,早已不能滿足中國百姓長途旅行的代步需求。2005年中秋之夜,我從太原武宿機場乘飛機前往成都九寨溝旅游。火車20多個小時的路程,被飛機縮短成1小時50分。這些便捷,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的距離,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近幾年春節(jié)回家,我很少乘坐火車,都是乘坐汽車。500余公里的路程,半天時間就回到了家里。前些日子,妻子回家,中午12時從臨汾坐上直達家鄉(xiāng)的豪華大巴,晚上7點多就到了家。
妻子興奮地對我說:“真沒有想到這么快捷方便!”是啊,臨汾交通一改過去的封閉和壟斷,一日千里地走向了開放和競爭。目前,臨汾的民用機場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不久,還將修建高速鐵路專用線。其交通工具、交通條件、交通設施乃至出行觀念,真是今非昔比,一年一個樣,年年大變化!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交通的巨變,不僅改變著臨汾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改變著臨汾百姓的生活方式。從中我清晰地感受到新中國成立60年來,臨汾交通運輸業(yè)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未來臨汾的交通設施會更加完善,交通建設會更加合理,交通網絡會更加發(fā)達,旅客運輸會更加高速、舒適、便捷。展望未來交通事,信有驚天動地吟?。ㄍ跤衙鳎?/p>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