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為黨吐清音
——讀曹文敏《夕陽筆耕集》有感
李琳之
我說的這個怪老頭,叫曹文敏,今年81歲,是山西省襄汾縣原文聯(lián)主席。近日,曹先生新作《夕陽筆耕集》出版,仔細翻閱曹先生的新作會發(fā)現(xiàn),他的筆觸更多地伸向了民間?!断﹃柟P耕集》一書中寫人的詩文有100多篇,除了寫故鄉(xiāng)歷史上的豪杰、鄉(xiāng)賢外,其余全部寫的是普通百姓,曹先生用作品為他們吶喊,為他們高歌。有個叫吳建會的“燒餅哥”,因熱愛文學,在出外打餅子之余,寫了不少詩歌和散文,曹先生就先后寫了兩篇文章贊揚他,鼓勵他。
我同曹先生的相識也是這樣的情形。2014年1月,我的書《中華祖脈》出版,他從友人處覓得一本,讀后興致盎然,就在農歷正月底突然給我來電,先是自我介紹了一番,然后就說要寫一篇關于我的文章,把我推薦給公眾。后來,朋友告訴我,在前一年的臘月,他出了車禍,腿腳受了重傷,過春節(jié)時才剛從醫(yī)院回來。那年他已是74歲的高齡,而且眼睛還是高度近視。我當時很是詫異,心想還有這樣的怪人!雖然我在書中提到了他,但我倆畢竟沒見過面。
后來跟曹先生熟識后,發(fā)現(xiàn)他的處世方式和常人確實不一樣。他原先在縣城偏僻處有一處宅院,總建筑面積僅50平方米,其中房屋就占了26平方米。他沒有錢買新樓房,就把這座房屋一分為二,后半部分做了臥室,前半部分做了客廳。繼而又在客廳外面搭了個小廚房。這樣一來,20多平方米的院子就僅剩下了10多平方米,創(chuàng)下了至少是襄汾縣城最小院落的記錄。曹先生很滿足,認為這一居處雖然小,但鬧中取靜,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就特意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靜虛齋”,戲稱“袖珍院”,并以此為名寫出了《袖珍院筆札》《袖珍院情緣》等幾本書。
不過,“靜虛齋”并不靜,小偷曾兩次光顧,敲壞了院門鎖,又敲碎了居室的玻璃。然而,曹先生的家里除了幾柜子圖書和幾摞手稿外,其他幾乎一無所有,小偷費了半天勁,最后卻是偷無可偷。
小偷兩次盜竊,曹先生雖然分文未失,但一驚一乍也讓他不勝其煩,他索性自撰楹聯(lián)一副,貼到了大門上:“欲盜書倒有幾本,偷錢財肯定白來”,橫聯(lián)是“有眼無珠”。別說,這一招“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挺管用,自此以后,小偷就真的不再去他家騷擾了。
后來,袖珍院所在的片區(qū)進行拆遷改建,他就回村里把老院的房屋翻蓋了一下,等著還遷的同時,逍遙自在地過起了田園生活。他在院里重新修建了一座照壁,然后獨出機杼地在上面寫下了他自撰的 “曹氏家訓”。核心內容有二,一是弘揚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二是傳承“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的禮儀文化?!安苁霞矣枴笨傆?88字,采用四言訣的形式,押韻合轍,朗朗上口,易記、易誦,傳遍了附近的十里八村。對于“曹氏家訓”,曹先生不僅是說說而已,他還真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村里人經常可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他用輪椅推著老母親蹣跚前行的身影。
坊間流傳最廣的一件事是,他65歲那年給母親過九十歲生日,他突發(fā)奇想,現(xiàn)場給母親獻上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他捏著嗓子,像小孩子一樣,邊唱邊扭,唱到“投進媽媽的懷抱”時,竟真的像歌詞描寫的那樣,跑過去抱住母親,還把臉緊緊貼在老人家的臉上。母親滿是褶皺的臉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花兒,而在場的親人們卻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就是這樣一個怪人,退休以后,愣是以自己的躬耕踐行在2009年8月榮登“中國好人榜”,獲得國家文明委授予的“中國好人”稱號;在2020年,還被襄汾縣委、縣政府樹立為全縣“善行義舉”十桿旗之一。
在他言傳身教下,一家三代尊老愛幼,敬業(yè)奉獻,蔚然成風。兒子曹黎明被評為南辛店鄉(xiāng)道德模范,兒媳婦郭荷蓮獲臨汾市首屆“百家關愛之家”稱號,女兒曹鐵梅一家被全國婦聯(lián)授予全國“最美家庭”稱號。曹先生領銜的這一大家子成了名副其實的 “好人家庭”“關愛家庭”和“最美家庭”。
不僅如此,曹先生退休20年,筆耕了20年,寫下了數(shù)十萬字的文章,最后集結為《夕陽筆耕集》一書,于今年7月出版。另外,他還每天堅持寫日記,從1986年開始到現(xiàn)在,竟沒有一天缺失。他寫的詩文得到廣泛稱贊,其中《鐫在庭院照壁上,烙進世代子孫心》一文還在2020年11月獲得了中國關工委舉辦的“我的家訓”征文一等獎。
曹先生在《夕陽筆耕集》序言中說,他的養(yǎng)老是精神養(yǎng)老,主在追求一個“樂”字——讀書樂、著文樂、吟詩樂、交友樂、為善樂、旅游樂、騎車樂、散步樂、唱歌樂、演講樂。難怪他的微信名叫老甜豆,他是希望自己甜樂,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別人,讓大家都甜甜樂樂。
因為能樂,因為會樂,因為真樂,因為長樂,所以曹先生雖然已81歲高齡,卻耳聰目明,神清氣爽,思維敏捷。我在朋友圈里看他,幾乎每天都要走到一萬步左右。
行筆至此,我恍然明白,老頭其實不怪,他有情懷,有理想,有抱負,他敢愛、敢恨、敢說、敢做。他看得通透,活得瀟灑,他活的是初心,活的是文化,他真的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這倒合乎他退休時自賦詩的心志:“半生吶喊走風塵,烏紗于我若浮云。余年尚有捉筆力,矢志為黨吐清音。”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