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三那年,母親總愛把我用剩的鉛筆、舊本子一一歸攏。其時,處于非常歲月的我對此并未在意。
母親廂房里如豆的煤油燈光,將山區(qū)濃黑的夜幕穿透出一星微亮,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xù)到我后來考上省城大學。
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大山時,如潮的叮嚀、祝賀洶涌而至,我深情地凝望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興奮的心兒不由一陣隱痛。五彩的大學生生活帶給我好奇,喜悅一旦淡漠,便會衍發(fā)惶惑。漸漸地我迷戀上了硬筆書法,除了在學生會宣傳部一展身手外,還參加了頻繁的校內(nèi)外比賽,偶爾獲得的幾個獎項也讓我虛榮了好一陣子。
一日,我收到一封字跡歪扭、寫得很吃力的信,是年少的崇拜者?還是山里家鄉(xiāng)的弟妹?我疑惑著拆開了信。
天哪!信是母親寫的!可我知道母親僅上過幾個月的掃盲夜校班啊,而這也是16年前的事了。是什么支撐著母親在結束一天的勞作之后,去吃力地辨識每一個漢字呢?在信中,母親說平日就特想和兒子說說話,山區(qū)不通電話,只有寫信了。……一年前收集鉛筆頭、舊本子也緣于此。
信中的好多字是用圓圈代替的,意思我很明白?!爸改缱印?,只是我很難平靜,16年后,母親重拾書本難道僅僅是為了與天各一方的兒子聊聊天?我敢肯定這是母親公之于世的第一部作品。
與母親的這封信相比,我所有的書法獲獎證書、所謂的名譽頭銜都不重要了。
作者:王濤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