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繼續(x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我們或許需要更多的愛人民的教育
時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各地電視臺陸續(xù)播出許多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
那天,某電視臺播放《英雄兒女》,盡管這片子早年看過多遍,盡管電視臺在播放影片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插播什么“強生嬰兒的屁股”、“高露潔牙刷和牙縫”之類的廣告,我還是堅持看完,并沉浸在一種懷舊情緒中。
在《英雄兒女》一片中有一段英雄王成犧牲后,他的戰(zhàn)友們集體宣誓的情節(jié)。在誓詞中,戰(zhàn)士們表示“學習英雄”、“為祖國為人民打敗侵略者”。記得當年看這段時,就覺得榜樣的力量無窮,志愿軍戰(zhàn)士真了不起,其他也沒有更多的感悟。事隔多年重新再看這一段,似乎多了些想法。
志愿軍當年出兵抗美援朝時,美國人剛取得二戰(zhàn)勝利,手中又有原子彈,無論是氣勢還是裝備,都足以傲視天下。而我們國內一片戰(zhàn)爭廢墟,國家百廢待興。但就在這種實力對比極不相稱的情況下,中國人硬是把美國人打得丟盔卸甲,不得不坐下來談判。這場戰(zhàn)爭能打勝,原因有很多,而志愿軍戰(zhàn)士們始終懷有一種“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以及祖國和人民對前方將士的全力支持,肯定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對于王成,對于黃繼光、邱少云他們來說,祖國、人民或許就是上海、四川某條里弄、某個山村,就是住在那里的左鄰右舍、父老鄉(xiāng)親。正是為了保護家鄉(xiāng)父老的安寧,為了家鄉(xiāng)父老的幸福,那些普普通通的戰(zhàn)士才能奮勇殺敵、浴血奮戰(zhàn)、直至獻出生命。
作為國家的核心價值觀,至今我們仍需要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教育,或者可以簡化為“愛”的教育。前幾天,溫家寶總理在視察北京一所中學時,對師生們反復強調“愛”的重要性。在旁聽了一節(jié)音樂課之后,他點評說,學校開設音樂課其實是讓孩子們通過唱歌懂得人世間的愛,將音樂教育上升到了美育的高度。這個學期開學時,全國搞了個“開學第一課”的活動,某地一個小學生幾年來一邊照顧有病臥床的奶奶,一邊堅持學習的事跡,把央視名嘴白巖松等人感動得一塌糊涂。按白巖松的評價,一個從小就知道疼愛奶奶的孩子,肯定也能愛鄰里、愛同學老師,長大之后必然是個愛國青年。
讓孩子們當“愛國青年”其實并不是很難。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愛國主義教育一直屬于主流內容。從屈原、蘇武、辛棄疾、史可法,到郎平、李寧、鄧稼先、楊利偉,古往今來的愛國者始終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敬仰的楷模。有人曾擔心,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80后”、“90后”,生活條件太優(yōu)越,太以自我為中心,恐怕缺少愛國之心。然而,在美國轟炸我南聯(lián)盟大使館事件發(fā)生后,在奧運火炬海外傳遞有人搗亂之時,站在抗議示威游行最前面的,恰恰是“80后”、“90后”的娃娃們。
如今,在繼續(x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我們或許需要更多的愛人民的教育。而愛人民,不僅是在公眾中提倡鄰里守望、互愛互助、關心他人、急難援手等等與公民個人道德修養(yǎng)相關的內容,還需要強調社會的和諧。在國家國力日益強盛之時,國家對人民的關愛、保護也日益凸現出重要的意義。
比如說,如果有中國的船員、漁民在海外遭劫持了,有中國的商人在國外被綁架受委屈了,國家能夠動用一切手段,把人救回來,想想看,老百姓對國家會有何等的感激之情。(中華工商時報 高初建 原題:熱愛祖國和熱愛人民)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溫總理首提預警通脹風險意味著什么
下一篇: 調控房價要有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