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村民的“精神糧倉”

2012-10-26 09:32: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眼下在咱常家村里,普遍都認可書能治愚這個簡單而樸素的道理。前些年,大家靠勤勞致富;近年來才意識到要靠頭腦致富,靠新科技快捷的奔好日子。我看正如老戲《三娘教子》中唱的那句詞,若知書中黃金貴,夜點明燈下苦心,農家書屋就是咱‘下苦心’的最好去處?!苯眨谇挚h高顯鎮(zhèn)常家村農家書屋對筆者正兒把經說這話的人,是村里近70歲的老黨員張克云。
當時,陰沉沉的天空飄灑著蒙蒙秋雨,前來泡農家書屋的村民比往日多了好幾成。張克云就是前來看書并準備泡書屋的人之一。常家村黨支部書記王立軍指著一位為大伙忙前忙后的女青年說,她叫肖艷芳,是支部黨員,農家書屋的專職管理員。她的電話號碼對全村人公開,每天誰想看什么書、或者借書、還書,隨時可用電話預約。支部、村委干部輪流在書屋值班,協(xié)助肖艷芳為讀者提供無償服務。
常家村農家書屋建立于2009年7月,建成至今,支部村委就把農家書屋建設當做文化民生工程、希望工程、致富工程來抓,在“建”上下工夫、在“管”上做文章、在“用”上動腦筋,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廣大村民獲取知識、推廣科技、文化娛樂、文明傳播的最佳場所。
為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村兩委干部不遺余力為書屋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在村委會辦公樓騰出一套80平方米的房間專設農家書屋,配有10個書柜、3座書架、3個報紙雜志架、1張大型閱覽桌、10把座椅,并且配置了投影儀、DVD、電腦等軟件設施。書屋現(xiàn)有圖書1400余種,2500余冊,涉及文史、政治、哲學、經濟、科技、法律、健康等類別;報紙雜志30余種,電子音像制品100多張。平均年借閱、觀看量都在1200人次以上。
常家村的農家書屋,不僅為村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而且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營造出村民濃厚的學習氛圍,成為培養(yǎng)新型農民的堅強陣地。這時,正在桌旁瀏覽書籍的汽車運輸專業(yè)戶史俊豪、鐵水民,正開辦著超市、商鋪的王樹智、吳海亮紛紛對筆者說,書屋激發(fā)了他們讀書、看報的濃厚興趣。無論在機車保養(yǎng)修理,還是在了解掌握顧客心理、商品經營方式等方面遇到什么難題,他們都會來農家書屋取經、尋求答案,書屋為他們增收奔小康提供了便利條件。聽著大家的議論,正在看書的張克云老人也不由得摘下眼鏡,笑道:“朱子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梢?,多讀好書,多看報紙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明智,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常家村民得空就來泡書屋,大家親切地稱農家書屋是“精神糧倉”。

(通訊員 上官建國)

  【責任編輯: 張君宇】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