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邱睿)昨天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國傳統(tǒng)的中元節(jié),民間俗稱鬼節(jié)。當晚,記者在我市多條交通主干道看到,許多人當街焚燒冥幣紙錢,現場一片煙熏火燎。
22時許,記者在體育南街與五一東路交叉路口看到,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努力清掃馬路兩側的紙灰,路面上留下了許多焚燒后的黑色痕跡。環(huán)衛(wèi)工人杜師傅告訴記者:“今天的垃圾比平日要多,而且紙灰不容易徹底清掃。為去世親人燒紙錢我們可以理解,但好多人都是燒完就不管了,任由紙灰到處亂飛?!?br /> 記者就此采訪了幾位市民,山西師大湖北籍的小孫同學告訴記者:“在我的老家,燒紙都是在家里或者去墓前,很少有人當街焚燒。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由于求學在外,不方便回家,就會選擇一些像“網上祭拜”的新潮祭拜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家住貢院街的退休干部辛先生對于當街燒紙一事有著獨到的看法,他認為這件事還是可以變通的,比如政府應集中設置一些焚燒爐,讓人們在焚燒爐里焚燒;或者要求燒紙的人將燒過的紙灰自行回收,這樣就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
[短評] 中元節(jié)至。街頭巷尾,火光搖曳;鬧市巷陌,飛灰飄零……紀念逝者,傳統(tǒng)習俗,本無可厚非。但其對環(huán)境衛(wèi)生帶來的污染,暗藏的火災隱患,以及對城市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作為文明市民當主意的問題。
不可否認,與清明一樣,中元節(jié)也是逝者寄托哀思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用裊裊飛煙、粼粼火光傳達孝子賢孫們對祖先的追憶與思念是農耕文明傳承千年的習俗,但當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城市文明不期而遇時,沖突便不可避免。那么我們可否換一種思路來重新定位祭祀文化呢?畢竟,時代的列車在高速前進,文明的表現形式也應該多種多樣?;ㄒ稽c時間,到逝去親人的陵墓前種一株松柏、捧一束雛菊,或者在網絡上寫一段真摯的文字不是照樣可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嗎?追思親人的功德、才華和業(yè)績,繼承親人未盡的遺愿,教育和鼓舞下一代繼往開來,才是中華民族祭祀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所在。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典型引路 助推“陽光行動”
下一篇: 從“不讓老實人吃虧”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