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粽子淪為腐敗的工具

2010-06-15 09:53: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今年糯米、綠豆、蓮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粽子價格水漲船高勢在必然,但再怎么漲,粽子還是粽子,2元一個賣4元一個,價格翻一番總差不多了吧。
粽子本身的內容再“豪華”,我覺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能與粽米粽葉和諧一致,不失為飲食文化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問題在于,與天價月餅如出一轍的是,天價粽子不是貴在粽子,而是貴在“包裝”。賣的不是粽子,賣的是粽子外面搭售的奢侈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商人是最有實用經(jīng)驗的心理學家,他們瞅準了中國人情社會的現(xiàn)實需求,賣天價月餅,賺大發(fā)了,可國家出臺了一個《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受束縛了,這粽子不是還沒強制性國家標準嗎,趕緊抓住商機,于是全國各地的粽子生產(chǎn)商家不約而同地包裝了各自的“高端”粽子,擺上了各大商場的貨架。
說實在的,不能苛責這些商人,哪怕他們賣包裝攫取的是暴利,鉆的是法律的空子。因為源頭在于“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的畸形社會需求。試想,誰會花25元一個去買散裝只要2.5元一個的、一模一樣的粽子給自己家人吃?同樣的粽子,一躺進禮盒里憑啥就身價百倍了呢?還不是看中了借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機送傳統(tǒng)禮物容易被人“笑納”這一優(yōu)勢?
這樣的考慮,是與借經(jīng)適房之名送豪華福利房給公務員的思路是一致的。名實之學,歷來是國人精心鉆研的學問。比如坊間打架,有些人不管是否正義,要緊的是“師出有名”。給要緊的人物送禮,端午佳節(jié),提供了送禮的“名”,但送幾個粽子自然是送不出手的,好在商人在“粽子”里打了埋伏,則有“名”之外又有“實”,豈不善哉。
據(jù)報道說,各地的豪華粽子賣得并不怎么景氣,看來商人還是有失算的時候,因為粽子終究還是太家常了,像個鄉(xiāng)村姑娘,再怎么打扮,也比不上月餅雍容華貴,而送“禮”的規(guī)格與模式也在日新月異地“進步”??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怎么也想不到本來為他而投的粽子,竟然會被異化成腐敗的工具。

(吳銘)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