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020年已進入尾聲,這一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這一年,我國絕對貧困和區(qū)域性整體貧困消除;這一年,平陽大地涌現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扶貧干部,他們踏實肯干,謀產業(yè)、促就業(yè),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汾西縣副縣長王紅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2月28日至29日,由中新社、山西日報、山西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共16名記者組成的采訪團,踏上汾西這片熱土,深入挖掘王紅林同志“一顆紅心忠勇向黨,一片初心忠誠為民”的先進事跡。
召開座談會,傾聽與王紅林并肩作戰(zhàn)的扶貧干部講述他們眼中的“好戰(zhàn)友”;走進汾西縣洪昌養(yǎng)殖有限公司和玉露香梨園,感受王紅林為全縣百姓謀產業(yè)、尋出路的使命擔當;來到貧困戶家中,回憶他在田間、在炕頭關心群眾冷暖的點滴……
記者們一路采訪,一路都在被感動。
中新社記者任麗娜說:“王紅林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汗水、擔當實干、忘我奉獻的楷模,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群眾,并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立足崗位,一心工作,做出成績?!?/p>
“常年實地采訪,汾西缺水少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再次來到汾西縣,山西日報社臨汾分社社長李宏偉感慨至深,“今天的汾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年,王紅林和汾西的干部群眾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作為媒體人,我們有責任講好他們奮斗的精彩故事。”
翻閱王紅林的筆記時,山西晚報駐臨汾記者站站長劉江對其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一天沒進辦公室,四年多很少有,到下午感覺這一天缺了什么,精神有些恍惚,這是為什么?到了晚上整理發(fā)現,還在思考工作,原來我屬于工作?!眲⒔嬖V記者,王紅林視工作如生命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在接下來的采訪中,他要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去挖掘王紅林的點點滴滴,把他忠于黨和人民的赤子情懷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更好地呈現給大家。
一件件一樁樁,記者們細心感悟用心記錄。臨汾廣播電視臺廣電報主編崔海昀說:“了解了王紅林的先進事跡和作出的貢獻,我深受感動。在田間地頭,在農戶家中,在項目現場,王紅林和汾西縣干部職工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作為媒體工作者,我們要繼續(xù)認真傾聽、深入采訪,寫出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把王紅林同志先進事跡宣傳好,把汾西縣決勝全面小康的奮斗故事講好?!?/p>
汾西縣委宣傳部部長李國鋒對采訪團表示感謝,他說,“王紅林同志先進事跡經《臨汾日報》發(fā)表后,在汾西縣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王紅林同志是我們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對工作勇于擔當善于作為,贏得全縣干部群眾的認可和贊許。我們會把王紅林同志的先進事跡梳理總結好,配合宣傳部門和各級媒體對王紅林同志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進行全方位宣傳,高舉主旋律大旗,弘揚傳播正能量?!?/p>
挖掘先進典型,講述精彩故事。采訪團在汾西縣深切感受、深入報道,用靈動的筆尖、閃光的鏡頭、響亮的話筒宣傳王紅林“一如既往守初心,勇往無前擔使命”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激發(fā)了我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熱情干勁,為加快我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營造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濃厚氛圍。
記者 鄭紅衛(wèi)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