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歷史像大江大河,有激流也有險灘,有彎道也有漩渦,給后人留下許多認知的空間和難解的謎團。《訓蒙文》誰見過?于是有人就說《訓蒙文》即《弟子規(guī)》。然而,竟然出土了《賈存仁墓志銘》,史書刊載了《余田懿行碑記》,賈存仁訂正《弟子規(guī)》成了鐵的事實。于是又有人說,賈存仁訂正《訓蒙文》只改了73個字,雖無理無據(jù),卻也是一道難題。然則,居然又發(fā)現(xiàn)了《訓蒙文》手抄本,讓兩者有了比對的依據(jù)。這也說明歷史自有公道,事實總會澄清。任何花言巧語也改變不了歷史事實。正是由于這諸多謎團、諸多人事的糾結(jié),所以,我在研究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的課題中,也經(jīng)歷了由膚淺到深入的過程,對賈存仁的認識也是經(jīng)過了由走近到貼近、由貼近到走進的三個階段。我愿把這些認識過程,同大家一起分享。
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剪紙) 鄭洪峨
塵封之謎 破繭化蝶
2010年,《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一書中指出:“一位名叫賈存仁的先生對《訓蒙文》加以修訂,并且將它改名為《弟子規(guī)》??上В覀儗Z存仁先生知之甚少?!闭f明雖知之甚少,但還是有據(jù)可查。山西師范大學仝建平教授在《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成書考析》一文中指出“據(jù)光緒七年(1881年)津河廣仁堂刊《弟子規(guī)》所載賀瑞麟之序,《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作者為清初絳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李毓秀,后經(jīng)活動于李毓秀稍后的平陽府浮山縣賈存仁改訂,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傳世的版本為賈存仁改訂本?!比欢撕蟮陌姹編缀跻簧宓厥鹈钬剐阒?。賈存仁這個堂堂正正訂正《弟子規(guī)》的謙謙君子,被漸漸淡忘在歷史的記憶中,成為塵封之謎。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巧合。2008年浮山張莊鐵廠擴建時占用了佐村西尖角的土地,在施工挖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兩通碑石。一通是《皇清處土原考儒學生員顕考顕亭府君暨配顕妣范太君顕繼妣王太君合葬墓誌》,方形碑,長50mm,寬50mm,厚20mm。另一通是《皇清例贈文林郎辛卯副榜賈木齋先生暨配張孺人合葬墓志銘》,碑為長方形,長95mm,寬48mm,厚13mm。這兩通碑認定是《賈皇寶墓誌》和《賈存仁墓志銘》。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為我們研究《弟子規(guī)》提供了可靠的文獻史料,使塵封之謎水落石出,為賈存仁訂正《弟子規(guī)》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意義非常重大。
走近賈存仁 感知《弟子規(guī)》
2011年的秋天,浮山縣三晉文化研究會委托我對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作進一步的研究工作。接受任務后,我算是開始走近賈存仁,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求。
當年11月29日,我在《臨汾日報》和《今日浮山》上發(fā)表了題為《浮山籍歷史先賢賈存仁》的文章,2012年又以縣三晉文化研究會的名義,主編了《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一書。此后,相繼在機關學校、社區(qū)農(nóng)村、老年支部宣講了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計20余場次。盡管能力、水平有限,研究也是膚淺的,甚至不乏差錯的地方,但總算為賈存仁正名,為《弟子規(guī)》吶喊出了一點力、盡了一些義務。
目前研究賈存仁與《弟子規(guī)》的文獻資料,除出土的兩通碑石外,還有浮山民國縣志上刊載的《余田賈老先生懿行碑記》。這三則碑文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勾勒出賈存仁作為歷史先賢的豐滿形象。三則碑文都是歷史名流墨跡,規(guī)格高、價值大?!队嗵镘残斜肥?785年乙巳進士洪洞范鶴年撰文,文字簡潔,層次清晰,明確指出賈存仁訂正《弟子規(guī)》以課童蒙的事實?!顿Z存仁墓志銘》乃賜進士出身即月刑部主事賈履中撰文;敕授文林郎前挑發(fā)江西知縣署九江府同治前甲寅科解元賈云翀書寫;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級任伯寅篆蓋。碑文既參考了絳縣張友奮先生為賈存仁身后撰寫的誌銘,又參照了賈存仁生前好友李重遠為其寫的傳記,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記述了賈存仁的生平事跡?!顿Z皇寶墓誌》是賈存仁先生于乾隆二十五年親筆為其父撰寫的碑文。所以,三則碑文都具有權(quán)威性和公信力。
孟母三遷,皆因環(huán)境??芍瞽h(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多么重要。賈存仁,字木齋,號余田,浮山縣張莊鄉(xiāng)南佐村人。清雍正二年,他出生在佐村一個耕讀世家,過著硯田筆耕的日子。“祖父賈祥鳳,字桐雀,以吏侯選府經(jīng)歷司經(jīng)歷,平生慷慨重義,有古魯仲連之風?!薄爸窘B先業(yè)以詩書勖子孫,自是硯田筆耕”。其父賈皇寶,字獻廷,有聲黌序?!盀槿藝酪惴秸怨诺雷詣?,喜讀書,無油則以線香代之,終身不倦?!备篙叺暮脤W精神以及為人仗義的作風,對賈存仁的成長起了重要作用,使他從小就接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親仁而好學,樹立了治學報國的遠大理想。
他年八歲,奉孝親。母病床,十五春。跪奉母,洗滌器。母不食,亦不食,顏愉若,偏娛樂。弟苦讀,竟弗廖。痛之深,思之切。過忌日,咽不止。次子甫,命為嗣。賈存仁從八歲起,就懂得行孝道,擔負起了侍奉病母十五年的重擔。并且友愛兄弟,愛護備至。這種親為的孝德行為,為他創(chuàng)作《弟子規(guī)》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積累了行孝的豐富經(jīng)驗。援后學,殷不倦。友兄弟,切偲朋。卒丑年,掌書院。淡功名,授學業(yè)。他雖是飽學之士,但一生甘為人梯,以研習學問、教授弟子為職業(yè),“居貧而不怨,守正而不阿?!敝t遜而禮讓,端莊而威嚴。這種清靜如水,安貧樂道的耕讀生活、儒家風范,為他創(chuàng)作《弟子規(guī)》鋪平了立規(guī)的依據(jù),成了榜樣的力量、精神上的財富,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成了中國知識界的有特殊貢獻的愛國志士。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毕壬膰乐斨螌W態(tài)度,永遠成為后學的鏡子。他生而穎悟,有至性讀書,務求根底。嘗寢食于宋五子及諸理學書。自《華嚴指南·皇極經(jīng)世》而下,數(shù)十種胥淹通。會通治禮,抱疾披覽。禮用明晰,敷陳凄切。他那種“一息尚存,研究學問不容少懈”的存仁精神,永遠是后人學習的楷模。這種精神也是他心志滿滿地訂正《弟子規(guī)》的強大推動力。
賈存仁的重大歷史貢獻有二:其一是厘定一書一規(guī)兩經(jīng)典,其中無不閃耀著中國智慧和華夏文明。一書即《四庫全書》,一規(guī)即《弟子規(guī)》。二者孰輕孰重,可等量齊觀?!兜茏右?guī)》雖是小冊子,1080字,360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但它易記易背推廣,充滿大智慧、正能量。
《四庫全書》以庫為分類標準,浩瀚如海,集中了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端膸烊珪贰疤奉I修,有馮氏易屬先生秉筆書,上無駁議。都下為人文淵藪,戴東原太史號一時鴻博,每與先生談移晷不倦,蓋戴之長者博洽,而先生每有所得則能味其奧,故為所許也?!毕壬艿玫酱笕宕鳀|原的贊許和賞識是何等的不易啊!理所當然,賈存仁亦可稱為那時中國民間隱居的浮山縣鴻博和大儒。
賈存仁先生的第二大貢獻,是他對韻律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推動了中國韻學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在這些書仍然成為中國大學韻律學必不可少的教科書。他中年講授韻學,著有《韻詩考源》《等韻精要》《音匯》三書。他一生就是一位教書先生,韻學是他立身之本、精神的食糧,也是他成就《弟子規(guī)》的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有了行孝的體會,有了淵博的知識,有了韻學的功力,為他駕馭《訓蒙文》、訂正《弟子規(guī)》,無疑是如虎添翼、如鳳展翅,虎虎生風,熠熠生輝。他第一次在《弟子規(guī)》中制訂了做人標準,推動了中國社會文明進程。
1771年,先生家居,全身心地投入到經(jīng)世之學的研究工作,并計劃訂成一書,以征求社會賢達的意見。他希望這些著述能有益于社會的長治久安,能發(fā)揮一定的實用價值,而終因體力不支未能完成,于1785年辭世,享年61歲。先生這種崇高的理想和宏偉的藍圖,全部蘊藏在他的心中和筆下。倘若先生地下有知,應該為中國同胞熱學《弟子規(guī)》、共建和諧社會之舉感到欣慰和驕傲。(作者系浮山縣三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蓋延敏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