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1月18日,一場大雨過后,隰縣黃土鎮(zhèn)古縣村村民曹新生家院子里種的大白菜顯得愈發(fā)精神,一片片葉子就像一個個水靈靈的姑娘穿著翠綠的裙子,給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抹清新。
“即便雨下得很及時,平時也得經常澆水,這樣大白菜才能長好。”今年71歲的曹新生精神矍鑠,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多虧了政府給咱新安的管道?!?/p>
曹新生掀起水表井的井蓋,指著里面的兩塊水表對記者說:“灰塵多的那塊水表是老水表,旁邊那塊是新的?!狈欧€(wěn)水表井的井蓋,他順勢擰開一旁的水龍頭,伴著“嘩啦啦”的水聲,干凈清澈的水從水管中噴涌而出。關掉水龍頭后,曹新生仍意猶未盡,他走到院子西頭的墻根處,拎起了兩根扁擔,“這就是以前挑水的工具,一天至少得挑兩擔。”
古縣村分南北兩個居住片區(qū),南片緊鄰大路較平坦,北片倚著大山有陡坡。以往,全村只有一條供水主管道,到了用水高峰期,由于壓力低、水流小,北片區(qū)地勢較高的居民經常得到地勢低的地方挑水吃。
“村里人嘛,家家戶戶都在院子里種菜,以往一到夏天,就沒有多余的水澆地了?!睉浛嗨继?,曹新生直言現在日子過得好了,“今年6月,縣水利局給村里重新安裝了兩條管子,南北各一條,就連入戶的管子也鋪好了。不僅水夠用,水質還是被凈化過的,現在甕底的雜質不見了,就連種的菜都長得鮮亮了?!?/p>
曹新生將兩根“退休”的扁擔重新放回墻根,“可得把它們保存好,以后講給娃娃們聽,希望他們可以憶苦思甜?!?/p>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隰縣水利局副局長劉成記介紹,截至2018年年底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已全部達標,2020年全縣進一步加大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力度,對照農村飲水安全貧困退出四項指標標準,全縣8個鄉(xiāng)鎮(zhèn)、97個行政村、351個自然村、89561口人全部達標,全縣自來水入戶率達98.9%。
從古縣村出來,沿著盤山公路行駛半個小時,便來到寨子鄉(xiāng)馬家村。道路兩旁的果園里,不時能看到果農在給果樹澆水。
“干起活來,一點兒也不覺得冷?,F在正值冬澆,必須得讓梨樹喝飽,這樣一冬天都不用管啦?!弊哌M果農郭兵福家的玉露香梨園,只見他穿著一雙雨鞋,脖子上搭了條毛巾,手里拽著噴灌水管,不停地穿梭于一排排果樹間,“我這6畝梨園,今年收了兩萬多公斤梨,按照14元/公斤的市場行情,能賣20多萬元?!?/p>
接連五六年來,郭兵福的玉露香梨都賣出了好價錢,他家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郭兵福說:“水果,水果,離了水可就不叫果了?!?/p>
8年前,郭兵福的果園里種的都是酥梨,他一直為沒有足夠多的水澆灌果園而費盡心思:買了三輪車,安裝了水包,每逢春澆、冬澆時,就要騎上三輪車到溝里拉水?!耙惶炖?0趟水只能澆5棵樹,要滿足這6畝果樹的用水量,怎么著也得澆一個月,費時費錢不說,果子的品質也不高,6畝地的果子只能賣1萬多元……”
短缺的水資源一度成為制約馬家村梨果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而馬家垣果園節(jié)水灌溉站的投入使用打破了這一發(fā)展桎梏。近年來,尤其是“十三五”期間,隰縣水利局通過實施節(jié)水灌溉項目,使該縣的梨果產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全縣梨果可灌溉面積達13.5萬畝。
2012年,“馬家垣果園節(jié)水灌溉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馬家村的梨果產業(yè)收益也年年遞增,全村2000畝果園的收益較2012年前,整體提升了80%?!艾F如今,澆水的水管直通果園,誰家澆地,在水管上再接一個灌溉管就行了,省心又省力。”馬家村黨支部書記馮瑞德說,“老百姓不用靠天吃飯了,涓涓水流對馬家村的百姓來說就是幸福源泉,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