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
禹,姓姒,名文命,也稱大禹、夏禹、帝禹
堯:
(一)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于唐,故稱“唐堯”,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于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jié)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jié)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lián)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禪讓。
(二)
堯,我國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勛,堯是他的謚號,《謚法》上說:“翼善傳圣曰堯”。堯生于丹陵,養(yǎng)在母親家——伊侯之國,后來遷于祁地,所以稱堯為伊祁氏,堯以祁為姓。
堯父乃帝嚳,名蟜極,號高辛氏。帝嚳在位七十年崩,傳位給兒子摯。堯十三歲輔佐摯,封于陶地,十五歲改封于唐地,所以堯號曰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于蒲阪?!锻ǖ洹酚涊d:“堯舊都在蒲”,《水經(jīng)注》記載:“雷首,俗亦謂之堯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堯城”,《闞骃十三州記》記載:“蒲阪,堯都。蓋堯帝亦都此,后遷平陽?!?br /> 《史記》說: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苯咏缣栆话?,遠望他如云霞一樣燦爛。富有而不驕橫,高貴而不傲慢。黃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紅色的車駕以白馬?!澳苊黢Z德,以親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測定推求歷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nóng)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堯在位,天下洪水湯湯,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他治天下五十年,問天下治與不治?百姓愛戴自己與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訪于民間,有一位老人含著食,鼓著腹,敲著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這首古詩稱作《擊壤歌》。
堯帝開創(chuàng)了帝王禪讓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堯問四方諸侯首領(lǐng):“誰能擔負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諸侯首領(lǐng)說:“有個單身漢,在民間。叫虞舜?!庇谑?,堯微服私訪,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到了田間??匆娨粋€青年,身材魁偉、體闊神敏,聚精會神地耕地,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奇怪的是,這個青年從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轅上掛一個簸箕,隔一會兒,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堯等舜犁到地頭,便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以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眻蛞宦?,覺得這個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對牛尚如此,對百姓就更有愛心。堯與舜在田間扯起話題,談了一些治理天下的問題,舜的談論明事理,曉大義,非一般凡人之見。堯又走訪了方圓百里,都夸舜是一個賢良之才。堯便決定試一試舜。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把九個男兒安排在舜周圍,讓九個男兒觀其行。把舜放進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馴服。舜頭腦清醒,方向明確,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來。堯先讓舜在朝中作虞官,試舜三年后,讓舜在堯的文廟拜了堯的先祖,堯便讓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堯老,舜代替堯執(zhí)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堯帝陵
堯帝陵位于今中國山西臨汾市東北35公里郭村里隅澇河北側(cè)。
相傳堯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因而臨汾城南有堯廟,城東筑有堯帝陵。堯帝陵周土崖環(huán)峙,河水經(jīng)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堯陵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傳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記載:唐太宗征遼曾駐蹕于此,因謁堯陵,遂塑其像。元中統(tǒng)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堯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間,都曾重修?,F(xiàn)陵丘如故,松柏依舊。祠內(nèi)有山門(門上為樂樓)、牌坊、廂房、獻殿、寢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緊湊,木雕精細,紅墻綠瓦,圍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畫。陵前祠內(nèi)立有元代以來碑碣十余座,記述陵宇沿革和帝堯功績。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堯陵碑上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
(四) 堯帝廟
堯廟位于臨汾市區(qū)南3公里處。相傳堯建都平陽(今臨汾市),有功于民,廟是后人為祭祀堯王所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無可考?,F(xiàn)存建筑原為清代遺物。前有山門,內(nèi)有圍廊、牌坊、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建筑。堯王及其四大臣被喻為“五鳳”。“一鳳升天,四鳳共鳴”,五鳳樓就因此得名。堯井相傳為堯所掘,為記其功,上筑一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高達27米,殿宇四周設環(huán)廊,42根石柱,柱礎雕刻工精,殿內(nèi)金柱子肥碩,直通上層檐下,礎石上云龍盤繞。龕內(nèi)塑有堯王像及其侍從。廟內(nèi)存在碑碣10余通,記載堯王功績及廟宇建造經(jīng)過。廣運殿1998年毀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死后,禪位于禹。
傳說黃帝以后,先后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名叫堯、舜和禹。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后來被推選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那時候,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lǐng)一起商量。堯年紀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lǐng)來商議。堯說出他的打算后,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灌兜(huan dou)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里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jié)果,堯繼續(xù)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lǐng)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說說?"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涂透頂?shù)娜?,人們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頭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壞。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筑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shù)臅r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jīng)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F(xiàn)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chǎn)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里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以后,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跡,又經(jīng)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shan)讓"。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lǐng)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lǐng),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兒。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lǐng)。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妒酚洝匪d:"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zhuǎn)捩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nóng)耕文化為內(nèi)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nèi)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nèi)涵的舜文化,共同構(gòu)成了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記》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這塊神奇而美麗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眾多的為民服務的動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懷念和美好的贊譽,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揮筆寫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區(qū),是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九疑山風景區(qū)的目標人文景觀,是九疑山風景的目標人文景觀。是我國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區(qū)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廟、神道及陵園組成,占地600余畝。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狀,海拔600余畝,氣勢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廟,陵廟坐南向北,規(guī)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為前后兩重院落,五進建筑。陵廟內(nèi)建有莊嚴肅穆的山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廂房。陵廟外有長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國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國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廟祭碑廓內(nèi)保存的歷代祭碑36方,它們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在古木參天的陵區(qū)內(nèi),陵廟建筑上的石雕、楹聯(lián)、壁繪栩栩如生,令人流連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簫韶峰、斑竹巖、舜池、舜溪皆與舜帝奏九韶之樂及二妃揮淚斑竹的傳說有關(guān)。
禹
又稱大禹、夏禹、伯禹等,據(jù)傳姓姒氏,號曰文命。我國古籍如《尚書》、《詩經(jīng)》、《禮記》、《論語》、《孟子》等,都記及禹的傳說?!渡袝?middot;禹貢》記載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是黃帝的玄孫,其父鯀受堯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為舜所殛。舜命禹續(xù)鯀之業(yè),禹乃興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終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擁戴即天子位,國號夏后。后東巡狩,卒于會稽。中國歷來史書均按上述諸古籍記載,傳播禹的業(yè)績。禹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開國之君,而且是上古最偉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鯀堵塞之法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方法,如“導河積石”、“岷山導江”、“導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國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為壑”,救民于倒懸。古籍記載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記載其謙遜退讓的美德:“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避舜之子商均于陽城”,以及虛心聽取意見,自奉節(jié)儉的品格。禹是中國史籍記載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現(xiàn)代史學家顧頡剛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話中人物的論點,認為這個神話的中心點在越(會稽),得到一些學者的贊同,并且以地史學、第四紀學、古地理學、考古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檢測手段,對東南沿海第四紀晚更新世假輪蟲海退時,越族在今寧紹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轉(zhuǎn)蟲海進時寧紹平原淪為海域的過程進行了研究,認為禹的傳說表達了海進時期移居于會稽山區(qū)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為世代所傳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著大量禹的傳說。如《越絕書》云:“禹始也,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會稽?!庇衷疲骸巴可剑硭∑拗揭?,去縣五十里”?!秴窃酱呵铩酚涊d禹“登宛委山,發(fā)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理?!庇钟涊d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會稽之山”等。今紹興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廟等皆為極有價值的大禹遺跡。司馬遷曾“上會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國時期的蔣介石等都曾親臨致祭,說明這些遺跡在中國具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堅毅不拔的卓絕意志,長期來為紹興人民和全國人民所高度崇拜,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
上一篇: 堯王故里的堯文化研究
下一篇: 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