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話堯都

2010-06-01 17:54: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堯是上古時賢名仁德的君王,后人曾將之尊為三皇五帝當中五帝的一位,因而又有帝堯之稱。但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經(jīng)過探究認為那時他只是個部落聯(lián)盟的頭領(lǐng),可以稱為大王,也可以視為酋長。就是這位大王,或酋長,帶領(lǐng)先民在平陽,也就是今日的山西省臨汾市定居后,欽定歷法,推進了農(nóng)耕,鑿井取水,擴大了居住群落,形成了城市的雛形。由農(nóng)耕的發(fā)展,帶動了文明的進展,拱圍在平陽周邊的各個部落演進成了一個個地方性的小國,簡稱方國。至于這個都城如何形成,歷史學家蘇秉琦先生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指出:“堯舜時代萬邦林立,各邦的‘訴訟’、‘朝賀’,由四面八方‘之中國’,出現(xiàn)了最初的‘中國’概念”。

蘇秉琦先生又指出:“史書記載,夏代以前有堯舜禹,他們的活動中心在晉南一帶?!袊辉~的出現(xiàn)也正在此時,所以稱舜即位要‘之(到)中國。’后人解釋:‘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纱丝梢?,‘中國’一詞最初指的是‘晉南’一塊地方,即‘帝王所都’”。這里,他明確將帝堯的都城鎖定在晉南一帶。如果我們再要問,堯都在晉南何處?對此,東漢學者應劭作了明確答復。他在《漢書·地理志》中寫道:“堯都也,在平水之陽也。”平水之陽,即為平陽。

平水又名平湖,即在晉南。逶迤的呂梁山縱貫山西省南北。南部這段,又以姑射山相稱。姑射山東麓有一汪清亮如鏡的湖水,就是平水。到了清代,被知府劉啟請來主修志書的孔尚任面對平水仍然詩情蕩漾,禁不住吟道:“一泓青碧在云根,鱗甲消沉失舊痕”。平水在這塊土地上亮映了數(shù)千年。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因而帝堯在平水之北打造出的城市,就叫做平陽了。而且,堯都平陽之說,早已成為史家學人的公論。唐朝柳宗元在《晉問》中寫道:“三河,古帝王之都焉,而平陽,堯所理也?!彼抉R光在編纂《資治通鑒》時未能涉及帝堯時期的事宜,可能甚以為憾,因之在《稽古錄》中他明確記下:“帝堯,祁姓,曰放勛,帝嚳之子,初封于陶,后改封唐,故曰陶唐氏。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都平陽。”大量的史書資料都記載堯都平陽,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那么,關(guān)于堯都為什么又會派生出其它說法?

我們先看山西太原說。此說的依據(jù)是東漢學者鄭玄的說法:“唐者,帝堯舊都之地,今日太原晉陽是堯始居處,此后乃遷河東平陽。”這個說法顯然是把兩個晉水搞混了。太原有晉水,平陽也有晉水。樂史在《太平寰宇記》中指出:“平水即晉水?!薄端?jīng)注》也指出:“平陽城西十五里有平水,即晉水也?!庇纱丝芍?,平水亦稱晉水,平陽也就有晉陽之稱了。對于這個問題,大學問家顧炎武先生曾做過考證。他晚年定居曲沃,完成了《日知錄》。他指出:“晉之始見春秋,其都城在平陽翼城縣。”“北面距晉陽七百里,即后世遷國,亦遠不相及……況霍山以北,皆戎狄之地,自悼公以后,始開懸邑?!彪m然他是考證晉國舊地,卻也清楚說明了堯都不可能居于今山西太原。

再看河北唐縣說。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王大有先生,他在《三皇五帝時代》一書中寫道:“帝堯約在公元前2357年職能王位,國號陶唐,都平陽,在河北靈山之西,阜平之東,平水之北。平陽取名,為平定天下義?!焙竺嫠种赋觯骸啊┯赀B綿不斷,華北平原一片汪洋,海水漫過了白洋淀、滹沱河、潴龍河、滏陽河,河水暴漲,威脅著堯都。帝堯遷都行營……經(jīng)平山——井陘——娘子關(guān)——陽泉——太原——晉陽——祁縣——霍太山——都平陽(臨汾東)。最終他還是認定堯遷都平陽,并注明山西臨汾。

至于堯都的其它說法,立論更為缺少證據(jù),不必再為之饒舌了??傊瑘蚨茧m然是上古之事了,但是歷代史學家都關(guān)注它,寫照它,因而留下了千古成論:堯都平陽。當然,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關(guān)注它,探討它,眾所紛紜正是大家關(guān)注的表現(xiàn),相信經(jīng)過探討考究,都會將認識統(tǒng)一到成論上來。 (喬忠延)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

相關(guān)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