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晉文公稱霸諸侯
對待以往的舊臣,晉文公不計前嫌,繼續(xù)任用。對背逆過自己的人他也寬恕,重新啟用。流亡時,重耳一行之所以能淪落到討飯的地步,全怪頭須。他看見重耳歸國無望,便攜帶著銀兩偷跑了。按說,對這樣見利忘義的小人應該立即正法,就地誅殺。晉文公沒有這樣做,諒解了頭須的過錯,還讓頭須為自己駕著車在城中漫游。這一來,百姓大夫都明白晉文公大度寬懷,可以安心地生活供職了。
社會穩(wěn)定后,晉文公如何運籌國事?《國語·晉語四》寫道: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舍分寡。
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耈老,禮賓旅,友故舊……”可以說,他通盤考慮,關注到社會各個層次的生存發(fā)展。既重視農業(yè)耕種,也重視商業(yè)流通;既重視發(fā)展經濟,也重視勤儉節(jié)約;既重視百姓生活,也重視弱勢人眾。晉國很快出現(xiàn)了五谷豐登,天下太平的盛景。
就在晉國社會穩(wěn)定,民生殷實的時候,周襄王卻被驅逐出了國都。其時,雖然周王朝已經衰微,但是,周襄王仍然是主管諸侯的天子,天下還是少不了這個幌子的。既然這個幌子有用,就有人想當這個幌子。周襄王的異母兄弟大叔帶跳出來爭奪天子的位子,發(fā)動叛亂,將周襄王趕到了鄭國。
晉文公抓住這個機遇,派出兩支大軍聲援天子,一路圍攻大叔帶,將其擊敗,俘殺,平息了內亂;一路前往鄭國,護送周襄王歸都。經過一個多月的征戰(zhàn),安定了周朝王室。周襄王大為感動,設宴款待文公,除賜給大量金帛外,還把溫、原、陽樊、攢矛四個地方劃歸晉國。
晉國領地從此擴展到太行山以東地區(qū)。其實,這次勤王晉國擴大不僅是地盤,更重要的是擴大了聲望。晉國以一國之軍迅速平息叛亂,威望大為提高。這為晉國稱霸奠定了基礎,但還不是霸主。要成為霸主,還有新的爭奪。爭奪的對象是當時實力最強的楚國。
晉文公不會向楚國挑釁,因為流亡時他在楚國受到禮遇。不過,晉國和楚國還是斗起來了,爭斗的起因是宋國。宋國原先歸順楚國,晉國強大后宋國親晉疏楚,引起楚國不滿,發(fā)兵大舉進攻。宋國因親晉惹起禍事,晉國應出兵救宋,可晉文公不愿意和楚國兵戎相見。于是,就派兵攻打曹國和衛(wèi)國,這兩個國家都是楚國大旗下的盟員國。晉兵攻擊,楚軍理應還擊,如此一來,便解了宋國之圍。偏偏楚國圍定宋國,誓不撤兵,眼看著晉國就要滅掉曹國和衛(wèi)國也見死不救,逼著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