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走向文明的垂拱而治
當時,既注重對普通平民的教化,更重視對青少年的教化。為此,他還創(chuàng)設了最初的學校?!吨袊幕贰穼懙溃禾?、虞帝國之官,司教育者有二職,蓋一司普通教育,一司專門教育也。普通教育專重理論……其施教之法不可考。專門教育則有學校,其學校曰庠,亦曰米廩?!边@說明那時的學校叫做庠,或者米廩。查考米廩,是古代的糧倉。庠,是養(yǎng)老的地方。《禮記·明堂位》說:米廩,有虞氏之庠也。”這有道理,有虞氏將糧倉作為養(yǎng)老的地方,首先保證了老者不愁食物。
《禮記·王制》又說:有虞氏養(yǎng)國老于上庠,養(yǎng)庶老于下庠?!蹦菚r老人有朝臣,有平民,將朝臣的老者養(yǎng)在上庠,將平民的老者養(yǎng)在下庠。這些老者都是歷盡世事,頗有經驗的人,供養(yǎng)著白吃飯豈不可惜?于是,便將孩童召集于此,請這些長老為之傳授經驗。如此一來,米廩也好,庠也罷,就兼而有了兩種用項,即養(yǎng)老的作用未變,又加了傳授技術的功能。古代的專門學校就這么應運而生。
至于如何教育青少年,我們可以從《尚書·舜典》中舜和夔的對話中去感悟: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贝笠馐牵凑f,夔!我任命你擔任樂正,教導青少年,使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大而謹慎,剛毅不粗暴,簡約不傲慢。詩是思想志向的表達,歌是個人情感的語言,宮、商、角、徵、羽,這五聲依照思想情感詠唱,韻律要與聲音和諧。如果八類樂器演奏的聲音都很一致,不互相搞亂秩序,那么,神和人都會與之相諧而歌。
夔按照虞舜的指示,敲擊石磬,使各種野獸都隨著節(jié)奏舞蹈。
夔是樂正,也負責教育后代,他擊打石頭,百獸就隨即起舞。顯然,那時的馴獸還發(fā)展不到這種程序。他所說的獸,是化妝的,是那些演藝的青少年。他們按夔的教導,隨他的節(jié)奏,起舞而歌,這可以說是那時音樂課程的體現。當然,這音樂課不是為了演藝,而是為陶冶青少年的性情,為了使他們“直而溫,寬而栗,則而無虐,簡而無傲”,提高他們的禮儀風尚。
《中國教育思想史》這么評價那時的社會教化現象:它表明,教育已開始成為一種專門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顯示了華夏民族早期教育實踐水平的飛躍。教育實踐水平的提高也意味著教育認識水平的提高。堯舜時代的傳說反映人們更自覺地認識了教育的作用,而主動地去加以實施。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