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柿子灘的篝火與藝術
距今18000年的時候,是北方,也可以說是臨汾這地方最冷的時期,真讓人擔心那些“丁村”先祖的后人是不是會斷代絕跡。不必擔憂,走進柿子灘遺址,就可以看到先祖倔強生存的痕跡。柿子灘遺址距今2萬年至1萬年之間。
柿子灘遺址位于臨汾市吉縣東城鄉(xiāng)西村,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期晚期現(xiàn)存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nèi)在最豐富的一處遺址。目前已經(jīng)發(fā)掘出成組的篝火遺跡、灰燼、燒骨,以及黏土層面上的動物或人類足跡。出土的石制品有3000余件,有燧石、角頁巖、水晶、石英巖等原料制成的尖狀器、砍斫器、細石核、石磨類用具。伴隨這些器物出土的還有羚羊、赤鹿、水牛、野驢等動物化石。同時,大量裝飾品和巖畫也先后面世。
《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卷》評價:柿子灘的考古發(fā)展,對探索中國細石器工業(yè)的起源與區(qū)系類型、華北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早期過渡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币饬x在于,柿子灘遺址讓我們看到先祖在黃河母親河邊成長的步履,與丁村人相比,他們有了明顯的飛躍。
首先,柿子灘的先祖已經(jīng)大量使用篝火,在由吃生食向熟食過渡。目前,已發(fā)現(xiàn)300余處用火遺跡,遺跡的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米,最大的為4平方米。燒土厚度大多在1至6厘米之間。燒土中往往夾雜有燒骨、炭塊和炭屑,最底部則是較純凈的紅燒土。不少用火遺跡,是燃燒后即迅速掩埋起來的,因而留下約1厘米厚的灰燼層。這可以看出柿子灘古人類一般是平地起火,也有搬幾塊砂巖石圍在火堆周邊的,頂大也就是用砂巖石板豎立在火邊。極少數(shù)的有點火膛模樣,焚燒后還留下紅燒土壁。這既可以取暖,御寒防冷,又能夠燒烤熟食。從篝火痕跡,我們能瞭望到先祖吃燒烤熟食的生活狀況。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