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野拾
陳樹慶
告別盛夏的熱情,緩緩步入秋的純靜。田野如同一座尚未開挖的寶藏緩緩打開。不僅是因為莊稼的成熟,還有許多與秋天有關(guān)的記憶,最讓我難忘的莫過于家鄉(xiāng)的田野里,那段充滿野拾之趣的悠悠歲月。
秋收莊稼地里,總有遺落散失的產(chǎn)物,田間遺落的產(chǎn)物成了野拾的目標。沒有了門戶界限,閑逸的孩童肩荷鋤耙,成群地跑到地里不停地耙梳?;ㄉ且环N美味果子,收取時,是連株棵一起拔起的,收獲后,總有一部分會遺落在地里。孩子彎著腰,手持一把鐵镢,一邊倒退著,一邊用鐵镢在土里刨,深埋的“落花生”隨之被“倒”出來,鄉(xiāng)下人謂之“倒花生”。倒花生的過程中,最大樂趣是挖田鼠洞。不等開始秋收,田鼠們忙著囤積糧食了,里面儲藏著田鼠盜來的許多花生,以備冬天享用。田鼠洞一般在地邊上,從洞口挖下去半身多高,就可挖到田鼠的糧倉,有時候掏出來足有二三斤糧食,有的能達到五六斤。這相比一個一個在田間撿花生來說,實惠得可不是一星半點。當(dāng)提著拾來的花生回家,父母臉上總會滿含微笑,那是無言的贊許,在這樣無言贊許中,長大的我們更能理解、懂得收獲和喜悅的因果。
黃豆是秋莊稼成熟最早的。八九月間,飽滿的黃豆,經(jīng)不起陽光的催逼,一粒粒飽滿的豆粒兒紛紛跳出豆莢,應(yīng)聲落地,沒入秋日映照下的枯葉叢中,頑皮地躲到土地的縫隙里。野拾活動中,我們常常燎毛豆吃。找一片平坦干凈的地方,撿來一小堆干豆葉,選些長得飽滿的青豆莢,豆稈和豆莢燃著了,“噼噼啪啪”的,像是放了掛小鞭。等到火焰中的豆稈變得灰黑,豆莢紛紛炸開時,將火堆扒開,熄滅火焰。脫下褂子,兩手揪住褂領(lǐng),對著明明滅滅的火堆上下扇動,火堆頓時灰飛煙滅,只剩下金黃開裂的毛豆。大家有蹲有坐,不緊不慢地捏起一顆豆粒,“噗”吹一聲,順勢往上一扔,頭一仰,嘴巴一張,那顆劃出一道金黃弧線的豆粒,便“吧嗒”一聲,落進嘴里。秋天,總會時不時來一場纏綿的小雨。落在地面上的黃豆,經(jīng)了雨水的浸泡,變得膨脹起來。這時,端上一個瓷盆,到田野中去拾豆兒。被雨水浸泡后膨脹的黃豆,我們叫它“歇豆兒”。歇豆兒拾回家后,多炒食。炒熟的歇豆兒,因膨脹的緣故,松軟、醇酥,滿院子里飄逸著炒歇豆兒的馨香。
倒地瓜這活兒是很累的活計,在收獲之后的地瓜地里,拿鐵镢再深翻一遍,把落在里面的地瓜捯飭出來,便稱作倒地瓜。本來遺漏的地瓜就很少,只要我們在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地瓜須在伸延,緊跟刨挖,折騰半天,也找不到幾塊地瓜,找到的,往往是些根梢,偶爾找到個頭大點的,就是幸運了。每到這時節(jié),大片光禿禿的地瓜地里,盡是倒地瓜的瘦小身影。倒地瓜不像拾花生一樣,花生埋在土里很淺,而地瓜卻埋得很深,農(nóng)村的孩子喜歡吃地瓜,那時候,只要聽說有地瓜地收完了,我們就像潮水一般涌進地瓜地里。倒地瓜累了,我們便把刨挖來的地瓜拿來烤著吃,烤著暖烘烘的篝火,吃著甜絲絲的地瓜,說不出的愜意。野拾是那時艱難日子的一種無奈和辛苦,但對于我們孩子來說,野拾又是快樂的。每天清晨,吃過早飯,約上小伙伴,背上一只蛇皮袋,手拿鐵镢,迎著晨曦,走進田野,便開始了一天的野拾之旅。
在不斷野拾的歲月里,秋在不經(jīng)意間遠去了。如今想來,童年秋日里開心快樂的嬉鬧仿佛聲猶在耳,仍能深感其時的美好而安詳。低頭、仰望和躬身是我們野拾最常有的姿勢,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不斷的撿拾自己的過去,會詩意滿滿,平添無限美麗的遐思。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