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渡橋的故事

作者:韓斌

2017-08-12 18:31:11 來源:

       萬安鎮(zhèn)韓家莊村東,有一條北澗河,河上有一座古石橋,叫通渡橋,因此橋有5個橋孔,俗稱五孔橋。北澗河水從東面四孔橋下流過,廣濟渠從西面一孔橋下流過。

通渡橋長八十五米,寬五米,高十米。此橋上下游都有人字護基,橋墩高三米五,跨度四米五,橋孔高六米,是洪洞到西山各縣古關(guān)道上一處交通要塞。韓家莊村南一帶人,到萬安鎮(zhèn)到洪洞縣城也必經(jīng)此橋。1937年11月23日,朱德、任弼時率八路軍總部進駐韓家莊,1938年2月27日洪洞縣政府、中共洪洞縣委、縣犧盟會進駐韓家莊,1942年5月侵占洪洞的日寇又在韓家莊設(shè)了據(jù)點,皆因為有這座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通渡橋。

       通渡橋有不少故事。

一、劉丕修橋

       傳說萬安鎮(zhèn)有個劉商人,家中有一位姑娘嫁到韓家莊,回娘家翻澗河很不方便,澗里發(fā)了山洪,過都過不來。劉商人就為姑娘修了這五孔橋。

       另一個傳說也與劉家也有關(guān)。劉家辦了個家庭私塾,請韓家莊一位先生坐堂教授,為了先生回家方便,也為了不耽誤子女的學(xué)習(xí),就為先生修了這五孔橋。

       劉商人怎么能有如此多的錢辦善事義事?這也有個傳說。傳說劉家祖上有一位實誠人,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夢見一個白胡子老人告訴他說:你動身往山東走,有大財。他沒當(dāng)回事,第二天,夢中這個白胡子老人又催他。醒來一想,莫非是仙人指點真有其事?就朝山東走,按白胡子老人指點的城、指點的店住下。這個小店連他一共住了兩個人,另一位是北京客人。住了幾天沒動沒靜,可倒同北京客人成了朋友,拜把子兄弟。北京客人要回北京,對他說:就在小店住,哪兒也別去,過幾天會有人找你,你聽他的,沒錯。

       過了十幾天,果然有人來到小店,叫他相跟上去京城,才知道遇上了貴人,拜把子兄弟資助他干起販鹽的生意,就這樣發(fā)了大財。從山東到山西洪洞萬安,六十里一站,住的都是自家的店,不住別人的店。財大又仗義,修橋合情理。

       五孔橋頭有碑,碑保護在十分精致的碑樓里,碑上稱此橋為通渡橋,大家通通能渡能過。碑樓有一副對聯(lián):載人濟物不言利,歌功頌德千百年。橫批:厚德。碑正面有一行大字:誥授資政大夫議敘鹽運史司鹽運使加三級界封。

       碑后有碑文,從中可以看出,通渡橋是清嘉慶十二年(1808年)由劉丕先生出資重修。是否為本家姑娘而建?還是為韓家莊教書先生而建?碑上的字跡看不清楚。

二、糾紛案斷

       萬安鎮(zhèn)的韓家莊、溫家莊、鐵爐莊、賀家莊四個村,唐時共建一道渠,名曰濟民渠(俗稱四莊渠)。韓家莊居于上游,溫家莊居于中游,鐵、賀兩莊居于下游。渠首在澗西村東,系引入出自佛峽雷鳴之山水(北澗河,又名三交河),自流灌溉四村地畝,舊規(guī)挨次輪澆。濟民渠在通渡橋西坡上自北向南流去。另有一道渠叫廣濟渠,自通渡橋西一孔橋洞下流過,僅澆溫家莊一村之地。

       清嘉慶年間,濟民渠被水沖壞,彼時工程浩大,鐵、賀兩莊以修理需費過巨而放棄不問,而韓、溫兩莊即置地開渠澆灌兩村地畝,是時溫家莊在廣濟渠之地畝亦曾幫錢興修,所以廣濟渠之地就從濟民渠頭閘口分水澆灌。鐵、賀兩莊從此概不聞問,既不攤錢修渠,也不澆灌地畝。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鐵、賀兩莊意欲爭水澆地,未經(jīng)斷定。

       民國三年(1914)七月間,山水偶發(fā),鐵、賀兩莊人等不曾稟明官署核辦,即擅聚眾赴渠奪水,以致激起溫家莊之怒,將鐵、賀兩莊郭小圪塔等三人毆傷,遂即興訟,經(jīng)縣知事李柄珩(原籍四川,清新疆舉人,三年六月署任)審理:令溫家莊渠長楊鴻賓等先給鐵、賀兩莊受傷人郭小圪塔等三人養(yǎng)傷錢40千文,所有渠務(wù)并未判結(jié),即調(diào)任他鄉(xiāng)。

       繼任洪洞知事孫奐侖(直隸玉田人,清己酉科拔貢,四年三月署任)到任后,對這宗糾紛迭次研訊,多次派員往渠查驗,繼而又親至該渠履勘,案情始為明確。溫家莊毆人致傷,固屬不合,然鐵、賀兩莊擅行聚眾致釀事端,亦屬罪有應(yīng)得,本應(yīng)照例辦理,姑念雙方皆系因公起見。且受傷人業(yè)已平復(fù),宜和平解決,以杜永遠爭端。

       斷語稱:查溫家莊現(xiàn)在廣濟渠之地曾經(jīng)幫錢修渠,歷年隨同興夫,不變率改,隨判令溫家莊在濟民渠共澆地600畝,除舊日在該渠興夫之地467畝外,下余不敷地132畝1分6厘,準(zhǔn)由頭閘口將廣濟渠之地,分別開列于后,編造渠冊一樣三本,溫、鐵、賀三莊每莊各執(zhí)一本,以資遵守,而便查考。凡經(jīng)此次編入冊內(nèi)之地,鐵、賀兩莊不得阻擋,不容澆灌其未造入之地,溫家莊亦不得任意強澆,違則公議科罰,倘敢抗不遵罰者送縣訊究。再在頭閘口上稍南新建一堤,堤高6尺厚5尺長靠兩壟,惟堤中須留一孔。孔高3尺5寸,寬3尺,以截水勢而便啟閉。每年有水時,溫家莊澆完之后,即行放水下流,至韓、溫兩莊從前置買作渠之地,而此地糧銀應(yīng)令鐵、賀兩莊各攤錢800文,交由溫家莊一并完納。所有從前上游修置渠道所花錢文及鐵、賀兩莊修理四五閘口、母渠所花錢文,除彼此相抵外,再著鐵、賀兩莊攤給溫家莊錢100千文,以斷葛藤。其韓、鐵、賀三莊興夫之地仍照舊規(guī)辦理,無庸更張。嗣后各村民人務(wù)須遵照此次斷案辦理,和衷共濟,以期水利均沾,毋再各懷己見,釀事受累,本知事實有厚望。

       此案斷熄滅了糾紛,主持了公道,維護了兩道古渠的水利設(shè)施,保證了澆地秩序,四莊和睦,水利均沾,自流灌溉,一直沿襲,直到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

三、兩次伏擊戰(zhàn)

       抗戰(zhàn)勝利,內(nèi)戰(zhàn)又起。國民黨部隊住進了萬安鎮(zhèn),成立了區(qū)公所并組建有武裝,人稱頑固軍,不時到各村搶糧。

       1946年農(nóng)歷二月初八晚上,身在洪趙支隊改編的縣大隊的抗戰(zhàn)老兵李長勝,是韓家莊人,他引著隊伍埋伏到通渡橋頭兩側(cè)的坡上。有情報說第二天萬安的頑固兵要過通渡橋到韓家莊一帶搶糧,縣大隊準(zhǔn)備打它一次伏擊戰(zhàn)。   

       天亮了,太陽一竿子高時,頑固兵人馬過了通渡橋開始爬坡,槍響了,不到半個鐘頭戰(zhàn)斗結(jié)束了,縣大隊大獲全勝。垣上村范文斌把這次伏擊戰(zhàn)編成了順口溜:

              梁大隊周教導(dǎo)計劃高,

              領(lǐng)上縣大隊往洪洞跑,

              一心想抓頑固兵,

              和咱的民兵同行動,

              商議好了就集合,

               下了山韓家莊橋子坡促(藏),

              促的這達不趕照,

              剩下的促進磚瓦窯。

              促到這達往東瞅,

              今天是二月正初九,

              又是陰來又是刮,

              四區(qū)的頑固出了發(fā),

              咱趁早就把刺刀搭,

              他上來就是要活抓。

              看見小伙子都不錯,

              一伙兒上來十八個。

              人數(shù)少,心里慌,

              還扛兩挺輕機槍。

              別看劉斜子蹦得歡,

              三個班弄了他兩個班,

              還有一個班沒有抓,

              是他那一天沒出發(fā),

              如果要是出了發(fā),

              也是一塊拾掇啦。

              我把大家眾位勸,

              頑固的事情不能干,

              要是抓住問了罪,

              群眾要開半頭磚會,

              死在那里一圪抓味,

              缺胳臂,沒有腿,

              看你后悔不后悔。

       1947年2月20日,洪洞縣大隊和六區(qū)的武裝,又在通渡橋成功地打了一次伏擊戰(zhàn)。韓家莊有人也將此戰(zhàn)編成了順口溜,張玉桐整理如下:

              公元一九四七年,

              又打一次伏擊戰(zhàn),

              還在咱的韓家莊,

              還在通渡橋那邊。

              二月二十這一天,

              一場戰(zhàn)斗在眼前,

              萬安扎著頑固兵,

              成天搶糧又抓丁,

              出發(fā)要到韓家莊,

              咱把情報早弄清,

              提前隊伍埋伏好,

              單等頑固兵馬到。

              五孔橋東有條渠,

              兩側(cè)埋伏人心齊,

              玉皇樓兩旁挖戰(zhàn)壕,

              敵人上坡再開炮。

              樣樣件件剛停當(dāng),

              頑固兵已過楊家莊,

              時間大約八點多,

              敵人上了橋子坡,

              前頭到了坡頂頭,

              尾巴還在橋上扭。

              玉皇樓上槍聲響,

              敵人一驚發(fā)了慌,

              坡上橋頭四面圍,

              捏了包子抓活賊,

              抓了一個趙營長,

              繳獲兩挺機關(guān)槍,

              步槍得了四十三,

              捉了俘虜四十七。

              咱們一點無傷亡,

              部隊百姓喜洋洋!

四、拆毀碑樓

       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韓家莊來了工作隊,工作隊說玉皇樓是四舊,要拆毀。

       幾百年的古樓是韓家莊的標(biāo)志性建筑,誰敢拆誰就是壞村里的風(fēng)脈。工作隊有辦法,叫四類分子拆。四類分子是專政對像,整天挨批斗,誰敢硬抗!四類分子沒轍,動手拆樓的前一天夜里,幾個四類分子跑到玉皇樓前跪下燒香祈告:玉皇大帝圣明,不是我們要拆,是工作隊逼我們,要報應(yīng)找工作隊,與我們受苦人無干。

       這話早有人傳到工作隊長耳朵里,這個工作隊長難纏,拆的主意不變,照樣叫四類分子扛工具集合,玉皇樓保住了,想不到卻把通渡橋頭的碑樓拆了(怕玉皇大帝報應(yīng),不怕劉丕先生報應(yīng))。

       之后,工作隊長又將石碑運到了萬安,放到法庭前的水渠上當(dāng)了小橋,修路石碑又搬挪,就不知流落到何方了。

       改革開放后,熱心于故鄉(xiāng)文物古建保護的鄉(xiāng)賢張玉桐先生,多方找那碑找不見,就委托在萬安工作的韓家莊人韓森林和李森林,慢慢找這石碑。2004年,終于在一戶人家院里找見了,可是人家不給還。張玉桐沒辦法,給這家人出了500元的保管費,才將石碑拉回到韓家莊通渡橋頭,重修了碑亭,又將那古碑豎了起來??上П谋划?dāng)橋時正朝路面,字跡被踏磨得看不清了。

五、修建新橋

       通渡橋老了,成了危橋。政府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2016年又在通渡橋上方不遠處修了一座新橋,立項時將新橋叫作五孔橋。此新橋的碑文是這樣記載的:             

五孔橋碑記

     修橋鋪路,便民惠眾,向為德舉。今逢盛世,五孔橋成,有口皆碑:夸新政,贊新風(fēng),為民造福,深謀遠慮。

     五孔橋建在北澗河上,位于歷山腳下韓家莊村東。洪洞西通蒲縣大寧之古道雄關(guān),棗坪南達景村土門之交通咽喉。軍事要地,兵家必爭。

     五孔橋旁,有通渡橋,建于清代嘉慶十二年,由萬安村鹽商劉丕先生出資,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洪水沖擊,戰(zhàn)亂毀禍,護欄殘缺,橋體剝裂,多處潰陷,交通阻斷,幾填幾沉,漸成危橋。 

     今有我縣鄉(xiāng)政府,想民眾之想,憂民眾之憂,未雨綢繆,運籌帷幄;市縣交通部門,履職盡責(zé),勇于擔(dān)當(dāng);各方人士,雷厲風(fēng)行,鞠躬盡力。眾志成城,新橋奠基。鄉(xiāng)親們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丙申春月,槐花吐蕊,注資三百八十萬,新橋開工。戰(zhàn)罷三伏,丹桂飄香,歷時一百二十天,新橋告捷。倆橋墩,并肩挺立,中流砥柱。仨橋涵,挽臂一橫,堅如盤石。橋長60.74米,橋?qū)?.5米,布局集約,設(shè)計合理,造型樸實。就地取材,提前竣工,如期通車。民眾們敲鑼打鼓,歌功頌德!

     古渡今橋,陽光普照。朝朝迎,紫氣東來,車轔轔;暮暮送,晚霞西渡,馬蕭蕭。官橋民橋,志同道合,并架齊驅(qū);古橋新橋,光前裕后,繼往開來。猶如雙虹凌空,恰似二龍騰云,亦為我旅游大縣添一新景。

     功績當(dāng)旌表,善舉應(yīng)弘揚。勒石鐫記,以期堯舜故里,人皆效前賢,百業(yè)俱興旺;槐鄉(xiāng)大地,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


感恩:洪洞縣委、縣政府,萬安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

永念:洪洞縣交通運輸局(承建單位),市交通勘察設(shè)計院(設(shè)計單位),山西安匯通交通工程技術(shù)咨詢有限公司(監(jiān)理單位),山西洪洞市政工程有限責(zé)任公司(施工單位)。

撰文:韓斌

書丹:

石工:

                    萬安鎮(zhèn)韓家莊村黨支部、村委會

        公元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五吉立


     

責(zé)任編輯:張?zhí)毂?/p>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zé)任。

相關(guān)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