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槐鄉(xiāng)女兒的情思

2016-11-29 16:33:28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槐鄉(xiāng)女兒的情思

胡麗麗

  我的出生地,洪洞白石村,離大槐樹園只有9公里。我從小就知道大槐樹園是尋根問祖的圣地。那園子里彌漫著思鄉(xiāng)的繾綣情懷和無法告別的鄉(xiāng)愁。所以它比我長大以后看過的任何景觀都更吸引我。那濃濃的大槐樹情結浸透了我整個生命。我走到哪里,都不能夠停止對大槐樹的思念和追尋。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边@首古老的民謠我從小就耳熟能詳。從13歲離開家鄉(xiāng)在外求學、求職,輾轉好幾個地方。但在我的地圖上,只標注著我的家鄉(xiāng)洪洞。我孱弱的靈魂緊緊地依偎在那棵大槐樹根須下。還有,我的耿直、我的憂郁、我的悲憫情懷和多愁善感,仿佛是祖先遺留給我的某種因子,神秘地潛流在我的血液里。

  今年5月21日(農(nóng)歷四月十五),薄暮時分,我一個人來到大槐樹園。這是我特意挑選的日子(初一或者十五)。我不想要任何的陪伴,更不希望有喧嘩聲。在我心里這塊圣地應該是被寂靜罩著,它帶給我的一切應該是幽靜凄清的。

  默默地走進根雕大門,我就覺得不是我在走,而是我的心靈在靜靜地游動。我心中漲滿的蒼涼沉郁和這偉岸厚重造型古老的大門固化在一起。這種情感久違了,尤其是在這日色欲盡的時候。

  園子里芳草萋萋,樹木寂寂,靜幽幽的,一切都顯得凝重肅穆。迎面赫然入目的“根”字影壁,色彩古樸,氣韻古典,細膩有致??吹贸鰜砻恳粋€細節(jié)都被精心設計和雕琢過。尤其是“根”字樸厚遒勁,古拙深遠,籠罩著濃厚的歷史氣息。我默默地凝望遐想,兀地,感受到一種引領。是的,它引領我勾想起遠去的歷史煙塵——折槐枝,離愁似如云翠蓋;包泥土,悲咽如繞樹鸛鳴,恍惚回到遼遠的古代。

  回眸六百年前那史無前例的移民遷徙——

  縱觀寰宇,唯晉豐腴。茫茫中原,千里赤地。雷霆舉措,欽定遷徙,聚民槐下,播遷四極。渺莽云水,去程迢遞。千里萬里,可歌可泣!

  馬蕭蕭,人遠去,悲莫悲兮生別離。那場移民大遷徙真正是遙遠的絕唱和絕響。它震撼的不僅僅是華夏大地,還是世界。

  所以,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櫛風沐雨,這莊嚴肅穆的“根”字影壁會百年、千年地矗立在這里,訴說著桑梓情深,延伸著千里尋根!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古槐后裔,血脈相連。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崩畎住堕L相思》里的詩句是“根”最好的詮釋。這“根”的化身使莘莘槐鄉(xiāng)后裔心中有了“根”的印記、“家”的標志、“祖”的象征。沒有“根”,依依夢里無處尋。

  肅穆地佇立在“根”前,我感覺是佇立在一種精神源頭,它讓我深深地依偎著,也讓我更深地眷戀著這塊土地。

  我沒有沿著中軸線走,而是向東順著一條蜿蜒小徑慢慢穿行。小徑兩旁叢灌葳葳,花卉蓊郁,不用分說幽蒨婉曲景色恬美。無論哪個角落都是滿眼裝不下的綠。園林景觀像一幅古老莊園里的油畫。但映在我心里,卻不是當畫看,而是當志讀。而且是一部厚重的志,也是一部關于靈魂的史詩。

  走過“朝堂決議”,走過“移民情景”,走過“大槐樹故事”,走過“移民浮雕圖”……感覺自己是在穿過歷史的峰巒和煙云,追尋歷史的蹤跡。尤其是史詩般的移民浮雕,真切地再現(xiàn)了六百年前移民別離鄉(xiāng)土、遷徙途中的悲壯情景。

  走到牌坊這里,我被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感覺所劫掠。身邊闃無一人,陰森森的,我感到心頭一緊。再往前,就是神圣的祭壇——明代遷民遺址。我看見了,穿過牌坊就是。我在一步一步靠近它,腳下沉重得邁不動。是因為,眼神里的莊重?抑或是心里的敬重?還是情感里的凝重?

  暮色蒼茫中,一排排燃亮的紅燭映照得遷民遺址門樓散發(fā)著一種更加零落疏離的情懷。香爐里一縷縷裊裊升騰的輕煙,輝映著十五這個日子。香火這么旺,說明今天來祭奠憑吊的人非常多。我恭請了三炷香,虔誠地跪拜著、默禱著、緬懷著。

  這里,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陳舊,門樓、瓦礫、石碑、斷墻、殘椽,被歲月銹蝕得那么舊。我悵悵地張望著,好像穿越了時間的隧道回到了從前,被推著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

  這里,這里的一磚一瓦深情地講述著那斑駁的往昔。六百年前,遷徙的隊伍就是從這里集結開拔,流徙中原。不可想像,這里曾匯聚著稠密的人頭、驚恐的眼神、悲壯的心跳。先祖?zhèn)兙褪窃谶@里折槐枝涕淚俱下,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向大槐樹流連反顧。天蒼蒼,夜茫茫,萋萋槐枝別故鄉(xiāng)。

  這里,在這里,在這大槐樹遺址門樓下,覆蓋著一種永恒的東西——明洪武年間向全國18個省536個縣市進行了18次大移民,移民人數(shù)達百萬之眾,聲勢之大,范圍之廣,曠古絕今。巍巍古槐,八方蔭蔽。茫茫中原,萬戶蕭疏。人丁不興,十室九空。沃土槐鄉(xiāng),業(yè)興人眾。移民屯田,復興農(nóng)桑。遷民戍邊,背井離鄉(xiāng)。漂泊千里,復望故鄉(xiāng)。

  這里,這里仿佛讓我看見了六百年前的“我”——那個凄凄惶惶的前塵夢影;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我;那“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的我;那“黯鄉(xiāng)魂,追旅思。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我……

  這里,這里是歷史的見證之地。每年清明佳節(jié),蕓蕓槐鄉(xiāng)兒女,莘莘古槐后裔聚集到這里,以鮮花珍果雅樂之儀,恭祭古槐遷民遺址。追思先祖移民創(chuàng)業(yè)偉大壯舉,緬懷列宗復興中原歷史功績。六百年來,從大槐樹下走出去的移民,經(jīng)過世代繁衍生息,子孫后代已遍及全國,遍及全世界。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下的移民后裔。到今天,“移民華人后 裔”已是一個固 有名詞。

  這里,這里倏忽千載而槐樹不移。第一代大槐樹已經(jīng)1800年,幾經(jīng)滄桑,生命仍不萎落。由一代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樹也已400年樹齡,它的枝杈向天空伸展著豐富的線條,一年四季掛滿了相思帶,在槐鄉(xiāng)兒女心中它永遠挺著,活著。由二代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樹雖也百年樹齡,但枝密葉茂,翠影飄搖,蒼翠的傘形樹冠叢翠挺秀,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我想它們之間一定會有不被時空阻隔的對話,要不,怎么解釋每年祭祖節(jié)那盤旋于槐樹園上空的“飛鳥”呢。那是一個人類無法走進的神秘世界,那是一部人類無法破譯的秘笈。

  這里,這里有著太多太多無法描述的過去。它在讓我眺望歷史的同時,更讓我感到迷惘。我迷惘于每年尋根祭祖節(jié)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成千上萬只飛鳥。白天圍繞槐樹園上下翻飛翱翔,晚上靜靜棲息于園中樹叢。來時鳴音歡啼,回時哀鳴而去。歸云一去無蹤跡,夢魂悄斷煙波里。神鳥,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了?只有神明知道。鄉(xiāng)親們說是移民先祖英魂所變,生不能歸故里,死后化作鳥兒也要飛回故鄉(xiāng)看看,并親切地稱為“思鄉(xiāng)鳥”。

  “思鄉(xiāng)鳥”,思鄉(xiāng)的鳥兒啊,我相信你是會哭泣的鳥。那悲泣無法訴諸語言,也無法化成語言。那就讓我為你不忍聞的啼聲配上不朽的旋律——請你到柔婉的《孤獨な巡禮》中去悲咽。請你到深沉的大提琴曲《殤》中去哀鳴。請你到纏綿的《琵琶語》中去低吟。還有,小提琴曲《寂色》,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薩克斯曲《等你回家》……鳥兒啊,讓那深情如醉的旋律去撫慰你們,讓那低回婉轉的音符去陪伴你們。

  暮色越來越深,我的沉思越來越遠。

  從遷民遺址拐過來,“千年槐根”又攫住了我。

  旁邊的石碑上刻著:“據(jù)考古人員鑒定,此根大約生長在宋元時期,距今約一千年左右,遠在明初移民之前?;备叨?.2米,是一棵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边@盤枝錯節(jié)的千年槐根,渾身像長滿了疤痕,仿佛在訴說什么,是很深很深的傷痛嗎?你看,它蜷曲成偌大的一團,蒼老得就像來自遠古時代的恐龍,透著一種石化般的涼。它曾經(jīng)是怎樣地在地下、在泥土里婉轉纏綿掙扎,有了今天這雕塑般的容顏。面對它,我不能不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頂禮膜拜。這深邃的外表下一定藏著我們不知道的古老傳說。我想這古槐真根才是槐樹園里真正的支撐。它支撐的是千年歷史,更是一種生生不息的萬世精神。

  懷著沉思來到祭祖堂廣場。這空曠讓我感覺空間被放大了。向北仰望,巍峨屹立在高高臺階上的祭祖堂在暮色蒼茫中更加威嚴、肅穆、神圣、至上。臺階兩旁“祭祖圣地,華人老家”八個大字深情地召喚著絡繹不絕來這里認祖的槐鄉(xiāng)后裔。我的目光向四周張望著,深翠的松柏一棵接一棵地挺立著,挺立出滿目的蒼莽蔥郁。一桿桿印有“根”字的黃色旌旗在風中凜凜飄揚著。

  雄渾壯美的祭祖堂是全國最大的姓氏祠堂,也是天下民祭第一堂。里面供奉著1230個姓氏牌。我曾無數(shù)次地到“胡”姓祖先牌位前點香磕頭祈福。磕頭的時候讓我感受到一種靈魂的觀照,感受到一種宗教般的神圣和敬畏。在敬畏中我領會著——“凈土并不遠,就在你心中?!蔽揖镁玫乇P桓于祭祖堂廣場,心頭涌出無限遐想與追思。在這里已隆重舉辦了二十六屆大槐樹祭祖節(jié)。我曾4次受報社特派執(zhí)行祭祖節(jié)新聞報道任務。那萬人祭典的盛況至今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記憶里。

  那是永遠帶有香火味的記憶——我忘不了迎請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的莊嚴場面;忘不了槐鄉(xiāng)兒女敬獻三牲、五谷、百果、面點供品的崇敬之情;我難忘典酒獻禮:一巡敬天,感念上天滋潤萬物。二巡敬地,感念大地厚德載物。三巡敬祖,感念先祖垂世勛功。我難忘敬致祝文、歌舞告祭的畫面;難忘向先祖行禮、恭送先祖神靈時一張張虔誠的面孔。一年一年,一屆一屆,蕓蕓后裔以殷殷之情追思緬懷列祖列宗。2008年6月,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我親眼目睹了宗親會、青年學生等團體來這里尋根拜祖。“根祖文化”在不斷發(fā)揚光大。

  從祭祖堂廣場穿過華麗壯觀的獻殿,在蓮馨橋、槐香橋、鸛鳴橋三座橋前猶豫地停下了腳步。我不知道該從哪座橋上走過去。

  蓮馨橋,是我喜歡的。洪洞自古就有蓮花城的美譽,盛產(chǎn)蓮藕,蓮花盛開香沁人?!扒嗪缮w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青陽渡》里的詩句讓我偏愛著蓮馨橋。何況灼灼蓮花是圣潔之花、君子之花?!吧徿啊敝C音“連心”,又寓意著老家人與移民后裔永遠心連心。

  槐香橋,是我難舍的。橋名沉穆透著古雅的清香。槐香橋,槐香橋,不湮祖跡之遺香。老樹枝枯根尚在,樹因遷民而譽廷。千年百年夢中晤,大槐樹下喜相逢。感慨古槐根脈廣,青史可曾書幾行?“槐香”代表我梓鄉(xiāng),故里香濃慎莫忘。

  鸛鳴橋,是我相思的。橋名深藏著歲月故事,隨著歲月的流逝,鸛鳴橋越來越深情。哺食老鸛多慈性,古槐樹下無鸛影。六百年前傷別路,一番離散作飄萍。千里關山攜夢渡,夢駐魂留不愿醒。鵲飛鳥語亦有恨,遙路難聞鸛鳴聲。此地鸛橋即祖根,老鸛窩前淚相涌。

  最終,我懷著一種復雜零落的情懷走過蓮馨橋,又轉身踏上槐香橋,折身步入鸛鳴橋。每一座橋都藏著沉默的力量。

  感謝槐樹園。我的精神世界里需要這遠古的喟嘆!

  當我走出園子時,暮色已悄悄地抹向大地,遠處已沉入無際的黑暗。作為槐鄉(xiāng)女兒,此時此地我的家國情懷不僅僅是被觸動,而是更深地扎根于內(nèi)心深處。

  我深情地朝著槐樹園行著注目禮!我的根在古槐,我的魂系洪洞。

  摘自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的《記得住的鄉(xiāng)愁——洪洞大槐樹》一書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

上一篇: 【詩歌】等待初雪

 

下一篇: 【散文】冬天的樹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