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記憶(三章)
吳曉波
張思德,一截紅心的木炭
西北延安的冬天好冷喲,冷得陽光遲遲不肯露頭,冷得呵口氣能結成一塊冰,冷得北風里能掏出雪白的刀子。
人民的好戰(zhàn)士張思德,心卻熱得像一團火,手提鋸子、斧頭,上山伐木裝窯,他要讓這些青岡木,變成一截截黑木炭,為革命事業(yè)驅寒。
燒炭,燒炭。他全身都是黑的,牙是白的,心是紅的。
窯洞坍塌了,一枚年輕的葉子枯萎了。一陣刺骨的痛穿過大地,延安顫抖了一下,960萬平方公里顫抖了一下。
一位偉人潸然淚下,親筆題詞:“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從此,每每打開歷史冊頁,翻至1944年的冬天,我們都會被那一截永遠戳在歷史豐碑中的紅心木炭灼痛了眼。
南泥灣,一個美麗的動詞
紅旗招展,山川呼嘯,鐵鎬飛揚。
一個名叫“王胡子”的人,帶著一支紅色隊伍,開進了南泥灣,打響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悲壯而又豪邁。
鐮刀趕著鐮刀,紡車趕著紡車,羊群趕著羊群。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長。拿槍的手種出了綠油油的詩行,握筆的手紡出了五彩的霓裳,曾經(jīng)的荒蕪變成人間天堂。
麥浪滾滾,碩果累累。耀眼的黃,醉人的紅,流油的綠,把一排排爽朗的笑聲送上了天。
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打破圍追堵截,飽滿的籽粒和子彈一樣有力量。
“南泥灣,好地方,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南泥灣,從此變成一個美麗的動詞,在全國軍民嘴唇上永久地飛。
寶塔,一個沉甸甸的名詞
這是一座指引勝利的燈塔。楊家?guī)X燈光點了又熄、熄了又點。一代偉人在這里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瘦了青衫,瘦了袍帶。炕頭上厚厚書卷里燃燒出的真知灼見,照亮了蒼茫中華大地。
這是一面鼓舞士氣的旗幟。在革命斗爭最黑暗的日子,你以氣吞山河的胸襟,高揚革命圣地的旗幟,以中流砥柱的基石托起一輪噴薄日出;在最艱苦的歲月,你高仰頭顱,以你堅強的意志,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之鈣,激勵華夏兒女積極向上。
你親耳傾聽八年抗戰(zhàn)的歡慶鑼鼓,親眼目睹三大戰(zhàn)役百萬雄師直搗黃龍,把新中國的締造者送過黃河、送進了北京。
歷史風煙散盡。你鑄劍為犁,化為一個沉甸甸的名詞,躺進歷史冊頁,供世人世代品讀。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