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錫剛
關于“六月六,走麥罷”的起源,民間傳說春秋戰(zhàn)國時,晉卿狐偃因是晉文公的舅父而自恃高貴,剛愎自用,氣死了親家趙衰。趙衰是跟隨晉文公多年的功臣,有“以德讓賢”的美名,人雖已安葬,可他的兒子即狐偃的女婿,一直難平心中怨憤,想替父親出出這口氣。恰巧這一年晉國遭災,狐偃出去放糧,說定六月六回家過壽,他的女婿就決定趁祝壽之際,刺殺丈人,為父報仇。細心的女兒探知此事后,連忙趕回娘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期間,親眼目睹了民間疾苦,后悔自己以前沒有聽取親家的忠告,內心受到譴責。他得知女婿要刺殺自己的消息后,不但不責怪,還主動給女婿賠了罪,和解了雙方的矛盾。以后每年六月六,他都把女兒、女婿接回家來,合家團聚。這事傳到民間,百姓爭相仿效,逐漸形成了“走麥罷”的習俗。
有趣的是,與晉南隔河相望的河南盧氏縣的老界嶺以南地區(qū)也流傳著過“六月六”的習俗。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探望父母,所帶的禮物除油炸食品外,還有新衣、新鞋、新襪,祝愿雙親平安度夏,當地俗稱“望夏”。女婿從鄰村遠道而來,帶來自家豐收的喜訊,也帶來了對岳父、岳母的良好祝愿。在臨汾不少農村,丈母娘招待女婿要做七八樣菜,主食一般是烙餅、涼面、涼粉或蒸饃,臨走前還讓吃“烙旋”這種烤制的面餅。
“走麥罷”的習俗,溯其真正原因,植根于農耕文化的土壤上,也表達了農民群眾豐收后的喜悅心情。臨汾作為主要產麥區(qū),每年六月六前后,小麥就收割完畢,處于農閑階段,這正是探親的最佳時期。這正是:忙了春播忙夏鋤,忙了夏鋤忙夏收;六月六里走麥罷,其樂融融慶豐收。
責任編輯:楊洋
上一篇: 父愛含蓄, 我們應該“大方”些
下一篇: 退而不休 動中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