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文婷
在永和縣有這么一位令百姓都為之感動的人。24年前,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致殘,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從那一天起,作為妻子的她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擔,除了每日每夜地照顧患病的丈夫外,還要侍奉年邁的公婆、撫養(yǎng)三個年幼的孩子。如今的她雖疾病纏身,但依然堅持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她就是一名普通的農(nóng)家婦女張香蓮。
1990年,丈夫在一起事故中突然昏迷,她抱著一絲微微的希望,輾轉(zhuǎn)于全國各地尋醫(yī)問藥,然而現(xiàn)實卻是如此的殘酷,在一道道病危通知書之后,唯一能讓這個執(zhí)著的女人感到釋懷的是:她丈夫的命在她的堅持中保住了,但她曾經(jīng)像山一樣依靠著的丈夫?qū)⒊蔀橐粋€沒有思維、沒有意識、處處需要照顧的“植物人”。在近4個多月筋疲力盡的搶救中,她一頭烏黑的頭發(fā)悄然變得花白,憔悴和落魄寫滿了她那張35歲年輕的臉。
男人是天。張香蓮家的“天”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年邁的公婆常坐一旁望著可憐的兒子唉聲嘆氣,暗自垂淚。在悲傷和絕望中,蓬頭垢面、滿臉淚痕的她,將3個年幼的孩子緊緊地抱在懷中,用胸口貼住孩子們的小臉,輕輕地說:“不要怕,還有媽媽在!”從那時開始,照顧丈夫、侍奉公婆、撫養(yǎng)孩子的重擔都落到了她的肩上。丈夫是公婆的養(yǎng)子,老人膝下再無子女,原本指望著兒子能給他們養(yǎng)老送終,可難料兒子卻出了這種事,兩位老人的身體也相繼垮了,如此境況之下,她義無反顧地挑起了侍奉公婆的重擔,婆婆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和肺心病,天氣一有變化,就喘不上氣來。細心的她總結(jié)到規(guī)律后,提前備好藥,婆婆一不舒服,趕緊倒杯水幫老人把藥服下,倘若遇到情況嚴重的時候,她就熟練地從家里備用的醫(yī)藥急救盒中取出藥品,給老人扎針輸液,在醫(yī)療條件粗陋的那個時代,及時地吊瓶輸液對于很多病人來說都近乎一種奢望。公公患有半身不遂,不能下地活動,她一日三餐,端茶送飯,悉心照料,從來沒有向老人訴苦,更沒在老人面前落淚,以一個女人特有的溫柔與細致攙扶著兩位老人度過了余生,不知不覺地恪守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
與侍奉老人相比,照顧自己的丈夫則是最令她身心疲憊的事情,為了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丈夫,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崗位。健壯的丈夫病倒后如嬰兒一樣,需要喂水喂飯,需要清理大小便。護士出身的她做得格外細心周到。一晚上起來三四次,為丈夫喂水、換尿布。平日里為防止常年臥床的丈夫身體長瘡,瘦弱的她想方設(shè)法地推起比自己重五六十斤的丈夫,清洗身子,全身按摩,每次這樣的保健活動下來,瘦弱的她都累的滿頭大汗。有年除夕夜,家里的10床被子都被丈夫尿濕了,她只得全部搭在爐子邊上烘烤。聽著外面的鞭炮聲,看著這爐邊上給丈夫烘烤的被子,壓抑了多年的眼淚再一次奪眶而出,當看到跑過來的孩子時,她趕緊用袖角拭干眼淚,嘴里不停地咕噥“煙嗆了一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在肉體和精神上承受極大壓力的情況下陪護在丈夫的身邊。
后來丈夫還患上了嚴重的癲癇病,發(fā)作起來,眼睛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每次張香蓮都一邊哭喊著丈夫的小名一邊給丈夫打強心針,做施救工作,不知多少次把丈夫從死神的手里給奪了回來??粗樕饾u好轉(zhuǎn)的丈夫,張香蓮都會癱坐在地上,滿臉的淚水和汗水掩襯著一絲欣慰的笑容。也難怪一位西安的專家來永和縣出診時,看過癱瘓的丈夫后,對她說:“要是沒有你,你丈夫絕對活不到今天?!本驮谶@樣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支撐下,縱使積勞成疾依然陪護丈夫20余年,始終堅守著對夫妻感情的忠貞不渝。
現(xiàn)在3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yè)。在孩子們心目中,母親這個詞是無比高尚的。父親躺下后,母親成了這個家中的“整片天”,冷了母親會給他們縫衣裳,餓了有母親給他們蒸饅頭,在外面受人欺負了,還有母親站在他們身后講公道。怎樣獨自把三個孩子拉扯成人?如今的她面對這樣的問題只是一笑而過,沒有什么值得炫耀,更沒有什么值得同情,因為她要始終在孩子們心目中樹立一個堅強的形象,不要讓孩子們感到無助、感到恐慌。
就這樣,24個寒來暑往,她一直守護著智力障礙、大小便失禁、一切都要操心的丈夫,用一雙柔弱的臂膀支撐著屬于她的“整片天”,用點點滴滴、平凡的事詮釋著一個傳統(tǒng)中國女性的真、善、美。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