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兩會與民眾間搭建一個便于溝通的橋梁,讓民意在兩會得以全面、準確、及時的反映,是開好兩會的保證。但是,民意不會主動反映到兩會上,也不會主動走進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里,它不僅需要廣大代表委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一個橋梁和紐帶。在筆者看來,時評是擔當這一任務(wù)的不錯選擇。
時評是對時事熱點、社會焦點、發(fā)展難點以及對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發(fā)表公民見解的一種文體。時評的特點,決定了它是匯集民意、凝聚民智、表達民愿的最佳場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實證明,在一些時評文章中,存在許多有益國家建設(shè)、有益重大問題解決的真知灼見。從時評、評論文章中察民意、集民智,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這是一個輿論改變社會的時代,這是一個公民自由發(fā)言、百花齊放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更加重視時評、輿論在兩會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大代表與政協(xié)委員的建議、提案可以從兩會時評中吸取精華以進一步完善,時評又可以啟發(fā)人大代表與政協(xié)委員提出新的建議、提案。更重要的是,兩會研究和討論的往往是國家改革發(fā)展和事關(guān)國計民生的大事,而這些也正是老百姓密切關(guān)注的熱點。通過時評,讓民眾表達對兩會的期待、建設(shè),以及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看法,能夠?qū)崿F(xiàn)民眾與兩會代表委員的互動。我們期待,媒體為兩會開辟專門的時評版面,更加重視兩會時評。同時,也期待兩會代表委員們多關(guān)注時評,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聚集民意,從中汲取思想營養(yǎng)和群眾智慧,帶著民意上兩會,為我國的繁榮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孫瑞灼)
(據(jù)《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任編輯: 劉靜】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曹操墓為何成為新聞陷阱
下一篇: 記新聞生涯中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