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边@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武陵漁人生活。
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一個有水有魚的地方,這里的人必須是靠打魚為生的,如果不會捕魚,不能捕魚,那肯定不是陶淵明老先生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核心景區(qū)內(nèi)的白鱗洲位居沅江之濱,甚至被沅江切割圍成為江心洲,到過白鱗洲的人都知道,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從西晉直到今天1800年都沒有變過,靠水吃水,捕魚為業(yè)。他們或許就是陶淵明心中武陵漁人的原型。
2019年深秋,記者走進桃花源里,去尋找江邊的武陵漁人。據(jù)媒體報道,2018年前,沅水白鱗洲的居民臨水而居、打魚為生,人、水、魚共處,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愜意中帶著禪意。
想看看他們?nèi)缃竦纳?
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武陵人雖仍在捕魚,但也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甚至可以說有了新的職業(yè)。
當然,這個新的職業(yè)仍然與魚有關。
白鱗洲鳥瞰圖。通訊員 張偉華 攝
今年58歲的彭民強是土生土長的白鱗洲村居民,依靠鸕鶿捕魚已30多年,彭民強告訴記者:“20多歲就開始下水捕魚了。最開始捕魚也賺不了多少錢,一個月才幾百塊錢,僅僅只能養(yǎng)家糊口,現(xiàn)在白鱗洲附近水域,開始了長期的禁漁期,捕魚已經(jīng)是明令禁止了?!?/p>
彭民強在沅江里撒網(wǎng)。通訊員 許山海 攝
沅江禁漁后,彭民強和他的鸕鶿開始了轉(zhuǎn)型之路。2017年,桃花源景區(qū)經(jīng)過大規(guī)模建設重新開放后,推出了山水實景劇目,劇團招聘了大批當?shù)卮迕駞⑴c實景表演,向游人再現(xiàn)《桃花源記》里的田園生活,彭民強和他的鸕鶿在這里找到了新的營生,在舞臺上演繹捕魚與日常生產(chǎn)勞作的場景。
山水實景劇目《桃花源記》里捕魚場景。資料圖片
彭民強告訴記者,“我花了6個月的時間來和鸕鶿重新相處,它們不僅習慣了夜晚演出時的燈光,也習慣了每次下水后‘一無所獲’?!迸砻駨娬f,做漁民時,每天要在水里勞作五六個小時,如今一場演出只需要一個小時,就有150元的酬勞,旺季的時候每天兩場,一晚上就可以掙300元。
憑借著演出掙到的錢,2018年底,彭民強在桃花源管理區(qū)桃仙嶺街道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和兄弟一起在白鱗洲開辦了農(nóng)家樂?,F(xiàn)如今,彭民強白天在農(nóng)家樂忙活,晚上演出掙錢,新生活過得是有滋有味。
彭民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年光演出就有三、四萬塊錢收入,農(nóng)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十幾桌,平日也有兩三桌,和過去當漁民的收入相比,是高太多了。
鏈接閱讀——
桃花源旅游管理區(qū)白鱗洲村,曾經(jīng)是著名的漁村,也是古瀟湘八景之一“漁村夕照”里的漁村。白鱗洲村總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民小組,有356戶、1248人,是沅江水系最大的“江心洲”。白鱗洲村四周環(huán)水,是一座世外孤島,是桃花源里的“世外桃源”。雖然與桃花源古鎮(zhèn)僅一江之隔,但并無橋梁通往村外,村民出島唯一的交通工具仍然是船只。(尚一網(wǎng)記者?王永剛 郭學薇)
三個太陽、落日余暉。古瀟湘八景之一“漁村夕照”。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