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是一個有著5500人的大村,曾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全村有未成年人1500余人。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許多青少年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打架斗毆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少數(shù)人走上邪路。1985年該村7名青年因犯盜竊罪被判刑,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痛苦,給村里的聲譽也蒙上了陰影。這一事件,引起了牛建華的警覺和反思。他深感村里社會要穩(wěn)定,經濟要發(fā)展,群眾要致富,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關心教育工作。正當他思謀尋求教育青少年的方法時,看到了河南省安陽市幾位老將軍、老干部建議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的消息。這一信息使牛建華受到啟示,立即召開黨支部、村委會進行了研究,決定成立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任命蘇新志為主任,7名老干部為委員。這是全縣最早的關心下一代組織。1990年白石村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改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牛建華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興村富民的一項大事來抓,把其納入了全村整體工作規(guī)劃,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改善辦學條件,為就學少年兒童提供安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2004年他們先動員“五老”人員,為新建白石小學教學樓捐款20余萬元。其中,胡正端、楊足才等四名離退休人員各捐款1萬元。在五老人員的影響下,全村村民捐款40余萬元,共籌資83余萬元,建設起高標準雙規(guī)制的教學樓,為全村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安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二、發(fā)揮教育基地作用,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關工委堅持每年在“白石八路軍隨營學校駐地”對全村青年和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并經常組織宣講團和校外輔導員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2008年黨支部、村委會運用民營資本1000萬元,在原有教育基地上擴建、重建了“紅軍八路軍紀念館”。紀念館的建成為全村乃至全鄉(xiāng)、全縣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平臺,也成為一項促進白石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紅色旅游產業(yè)。
三、開辟特色產業(yè),為青年農民提供發(fā)展機遇。白石村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七分地,并且是一個一無資源、二無企業(yè)的典型農業(yè)村,要想讓群眾脫貧致富,必須開辟新的產業(yè)和門路。十年來全村干部群眾開發(fā)灘涂地3000余畝,牛建華利用家長學校、科技學校、法制學校和圖書室等,對600余戶青年農民進行蘆筍栽培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并組織300余戶青年農民到外地參觀學習,發(fā)展蘆筍產業(yè)。幾年來,該村從開始的800畝發(fā)展到2009年的5000畝,人均一畝,為750余戶青年家庭找到了致富門路。近幾年每年都有外地商戶和外商販到白石扎點收購,僅此一項產業(yè)收入就達1000萬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近年來達到5000元以上,為保障少年兒童成長奠定了基礎。
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健康的人文環(huán)境。從2003年開始,結合新農村建設,全村先后多方籌措資金175萬元,硬化全村主干街道和環(huán)村路5.5公里;2007年投資60余萬元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并對全村的道路進行了綠化、美化、香化,安裝了路燈、有線電視、程控電話等基礎設施,為全村村民和青少年提供了生產、生活和學習休閑的人文環(huán)境。
五、不斷擴展關工委活動陣地,活躍農村文化生活。黨支部村委會先后投資10余萬元,對村關工委活動陣地進行了充實、完善、提高,增加了辦公設施,增添了宣傳版面,配備了數(shù)字化電視;2009年又投資6萬余元建設了中老年人、青少年活動中心,并為百人青年鑼鼓隊、60人中老年舞蹈隊和老年網球隊更換了新服裝、道具和器材,使全村中老年人和青少年有了一個更加充實更加活躍的文化生活場所。
白石村現(xiàn)在是全縣紅旗黨支部、新農村建設的先進村、關工委工作的重點示范村。省關工委先后授予白石村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稱號,授予蘇新志“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稱號。牛建華和白石村的“五老”們決心繼續(xù)以興村富民為己任,把關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張齊管 )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