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yōu)楹挝?是否找個借口繼續(xù)茍活,或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誰明白尊嚴已淪為何物,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我該如何存在……”一首《存在》唱出多少年輕人的心聲;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又觸動多少人的追夢赤子心。
張耕瑞,朋友圈內(nèi)都稱他“小亦”,一個80后開朗的大男孩兒,具有雙魚座豐富想象力及多才多藝的典型特點。
初見小亦時,他正忙著與驢友計劃9月的新疆徒步旅行,厚厚的一沓紙上畫滿了徒步的路線與攻略。小亦講,在西藏停留了半年剛回來,就馬不停蹄得計劃新疆之行,這種“在路上”的狀態(tài)從高中畢業(yè)延續(xù)至今。
與攝影結(jié)緣
高中畢業(yè)后的小亦,懷著一顆影視夢,苦學(xué)攝影技巧,兩年的課程學(xué)習(xí),挖掘了他的攝影潛能,從此輾轉(zhuǎn)于北京、三亞等地,將理論所學(xué)與實踐所需充分融合,培養(yǎng)了他的攝影能力。
帶著這些經(jīng)驗重回臨汾,開起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生活工作于一體,工作室也成了朋友們休閑時的聚居地。
當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小亦的心卻有了更高的向往,內(nèi)心深處始終有個聲音,那是來自遠方的呼喚。拿上工作室攢下的錢,踏上了夢寐以求的西藏之旅,戶外生活從此拉開序幕。
我的西藏夢
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一直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旅行者。從2012年為期一月的騎行,到2013年長達半年的旅居,小亦對西藏的追逐從未停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而我的夢是用鏡頭記錄西藏的變遷。”談到半年的西藏生活,小亦頓時來了精神?!耙胝嬲私庖粋€地方的文化,最好融入當?shù)厝说纳?,尤其在民族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域,當你的所見、所聞、所食、所思與當?shù)厝跒橐惑w時,那么就會對這個地方有全面深入的認識,而這些感受僅靠旅游是無法體會到的?!?/p>
旅行的意義
除對西藏有特殊的情結(jié)外,云南、內(nèi)蒙古等地小亦也廣有涉足,或騎行、或徒步、或搭車,常常背著單反,便開始戶外之旅。小亦告訴記者,對戶外的喜愛源于“旅行的意義”。
在小亦看來,旅游不同于旅行,旅游抱著一種游玩的心態(tài),而旅行側(cè)重于內(nèi)心的成長體驗,在路上可以遇到各種類型的人,他們背后又有不同的故事,彼此之間的分享可以促人成長,使心胸變得更開闊、視野變得更寬廣。同時,在路上可以展示最真實的自己,平時工作生活中習(xí)慣了戴面具,戶外生活釋放了壓力,放松狀態(tài)下最容易展現(xiàn)出真實的自己。
但是,戶外也充滿各種風(fēng)險,憶及2012年的西藏騎行,小亦娓娓道來:在路上根本不知道下一刻會發(fā)生什么,比如體力不支、車子出故障、沒趕到休息站、山體滑坡、路遇搶劫等等。當時路上就遇到了一群小孩圍搶,我們就把身上帶的糖分給他們吃,最終沒再為難我們?!毙∫啾硎?,正是這些未知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另一面,而這些是在城市體會不到的,不僅如此,各種突發(fā)事件也鍛煉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當然,路上遇到的人也是魚龍混雜,2012年云南之行時,小亦剛認識的驢友向他借2000元急用?!奥飞系呐笥严嗷椭苷#敃r也沒考慮太多就借給他了,但后來一直沒有還,當時不好意思開口要,直到自己缺錢了才提出,沒想到對方矢口否認?!毙∫鄧@了口氣,后來才知道這人混跡于圈內(nèi)到處騙錢。當問到此事是否影響到今后的人際交往時,小亦坦然道:不會。生活中什么人都有,經(jīng)歷了更多的人和事,可以促使我們不斷成長。”選擇戶外生活,是小亦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每個在路上的朋友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旅行并不是逃避生活,而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小亦說,當出去一圈回來,一方面能夠更好地適應(yīng)這個社會,另一方面會更加快樂,并把快樂傳遞給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
內(nèi)心的聲音
現(xiàn)在小亦正為9月新疆出行做著各種準備,為了攢夠出行資金,他開始兼職各種婚慶、會議、生日等攝影工作。但這一切,在小亦父母看來是不務(wù)正業(yè)的表現(xiàn),他們希望小亦找份工作,踏踏實實地生活,對此小亦無奈道:父母是為我好,但是每代人的思想觀念是不同的,我把青春獻給旅行,我收獲的成長與積淀的閱歷是無法比擬的?!笨此啤帮h蕩不定”的小亦,內(nèi)心深處卻有渴望安穩(wěn)的心,那源于深深的故土情懷。小亦憧憬道,打算今后在臨汾開一家紀念主題餐廳,墻上掛著自己拍攝的照片,并專辟影視區(qū),放映80后集體的回憶?!捌鋵嵲诼眯羞^程中,還可以吸收各地的新鮮元素,用于今后店鋪的建設(shè)?!毙∫嗾J真地說。
每個時代的青年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但張揚、夢想、激情、拼搏是青年始終不變的特質(zhì),而新時代下的青年,小亦認為每個人的定義是不同的,但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堅持自己的信仰。(李羿玫)
責(zé)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