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認真真地做事,踏踏實實地做人,勤勤懇懇地干活,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边@是81歲高齡的石東元的座右銘。
石東元出生在隰縣古城村。十幾年來,為了綠化荒山,他在門前荒坡栽滿了桃杏樹,沿河堤栽種了上千棵柳樹,現(xiàn)已形成一片蔥蘢連接的綠洲。他花半年時間,用擔子挑、平車推,壘壩造田,用雙手填起了門前一道洪水泛濫的山溝,壘起了兩道攔洪壩,并在新造的田地里栽了200余株酥梨樹苗,如今已是滿園梨果飄香。
說起石東元壘壩造田,要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1998年,石東元所在的隰縣建筑一社破產(chǎn)后,只身來到了他的祖居地古城村開始了重建家園。以前的土窯洞已不存在了,石東元在村道旁給自己搭起了一間簡陋的木料草棚,后來憑自己會干磚石活的技術(shù),又砌了一個能容下兩人居住的小磚窯,喂起了雞、鴨、奶羊。石東元是一個閑不住的勤快人,當他安頓好自己的宿營地,主動當起了過往行人問路的向?qū)?,并為過往避雨歇腳的行人提供了一個喝水休息的服務(wù)點。為了方便過路的行人,他就從遠處推來沙石把自家門前被洪水沖斷的路面修補平整好。時間一長,石東元心里萌生了一個念頭,他決定為沿村辦一件實事,筑壩、攔洪、植樹,來阻擋洪水帶來的自然災(zāi)害,再不能讓被沖了再鋪、鋪了又被沖斷的路基受損。
說干就干,壘石壩可是石東元的老本行。為了準備石料,石東元靠著自己硬朗的身子骨,每天從早到晚,用肩扛、用繩拖,下河撈石頭磨漏了一雙又一雙雨靴,光膠鞋一個月就換了四五雙。為了壘石壩,石東元經(jīng)常上山砍蒿柴賣給城里人換些錢來購買工具。為了多砍柴多賣錢,他的手經(jīng)常被柴刺扎傷,經(jīng)常是舊傷剛愈,新傷又添。為了生計,石東元還經(jīng)常幫人鋤地賺些錢貼補家用。
經(jīng)過半年多的苦干,他壘起了兩道石壩,一條長100米、寬15米的深溝竟讓他一锨一锨地給用土填滿鋪平了。為了加固泥石流沖毀古城沿河的堤壩,他沿河邊栽了上千棵楊柳樹,現(xiàn)已都長成了參天大樹,牢固地保護了河堤泥石流的塌方。石東元壘壩造田植樹,既防止了洪水引發(fā)的水土流失,又避免了山洪沖毀沖斷村道的危害。
石東元對樹情有獨鐘。為了美化自然環(huán)境,石東元把靠山的那道荒坡栽上了杏樹、桃樹,把荒坡變成了桃花坡、杏花嶺。為防止有人毀壞種植的楊柳樹,他悉心看護,從不讓人亂砍一棵。15年來,他植樹護綠從沒放棄過。問起石東元當初是怎樣在河堤沙石巖上栽上楊柳樹時,他淡淡一笑對我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一代傳一代,都是這樣?!彼习檎f:“老石為護堤栽楊柳樹可沒少遭罪,沙石巖栽樹根本刨不下坑,是他使用鐵釬子鑿出眼,再灌進土,才移活楊柳樹的。”說這話時,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個鐵打的硬漢,在烈日下、在狂風中、在雨霧中,正一錘猛似一錘地用力敲打著鑿眼的釬,那迸發(fā)出的火星一閃一閃正爍出石東元那高大的形象,瞬間,又轉(zhuǎn)化為兩道亮麗的風景線,形成了兩道綠蔭成行的綠色長城。
當問起石東元準備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時,他滿懷信心地說:“我想在梨果園試著嫁接隰縣‘玉露香’這一新品種,尋求增收致富的門路,這也算是我的心愿吧!”通訊員 申明計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