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弓氏后人匯聚一堂,在忻州市原平市張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弓氏家族大聚會。來自山西、河南、河北、陜西、山東、內蒙古、江蘇、東北、江西、青海等全國各地的代表220余名弓氏后人參加了活動,四川、福建等地宗親發(fā)來賀電。
在活動中,記者有幸見到了中華弓氏聯誼會會長弓國保,聽他講述了我市蒲縣弓姓人的來龍去脈。
“此次活動是由中華弓氏聯誼會發(fā)起,而在這一組織的成立過程中,蒲縣的弓姓人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惫瓏H缡钦f。
追根溯源 認祖歸宗
弓國保是蒲縣馬武村人。他介紹,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形式,人口總數在20—30萬人。當代弓氏雖然人數少,但卻有著較廣的分布,以長江以北地區(qū)居多,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陜西、山東、內蒙古、江蘇、東北、四川、福建、廣東、北京、天津、臺灣等地。而在我市的弓姓后人則主要集中分布在蒲縣、安澤縣、侯馬市等地,其中以蒲縣的弓姓人最多,達1000余人。
“因為弓氏后人人數較為稀少,很多人對這一姓氏的來源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從整個山西來看,弓氏后人的分布還算均勻,但在河南省,甚至出現了整個村莊只有一家弓氏后人的情況。我們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得知,弓姓源出有四大類源:出自姬姓、他族、官位以及少數民族基因的流入。但這只是根據書中記載的大類源,要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惫瓏Uf。
以“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國家如此,民族如此,家亦是如此。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的本性,然而在2010年以前,蒲縣弓氏尚未有一部明世系、記變遷、彰人物的家譜。鑒于此,蒲縣弓氏后人萌生了修訂本地《弓氏宗譜》的念頭,并于2010年3月成立了蒲縣《弓氏宗譜》編纂委員會,蒲縣《弓氏宗譜》的編寫工作正式啟動。
但修訂家譜豈是一句話的事情,由于時間跨度大,很多資料殘破不全,蒲縣弓氏后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參差不齊,再加上資金需要全部自籌,種種因素都給前期資料收集階段帶來了很大困難。
“由于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很少,我們只能依靠先輩們口口相傳的蛛絲馬跡,以及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再加上實地走訪詢問,才將斷斷續(xù)續(xù)的歷史連成線,這才有了與河南弓氏后人以及陜西弓氏后人600年的尋覓集合。”回憶當時編纂家譜時的細節(jié),弓國保仍然記憶猶新。
經過多方努力,編纂委員會找到了先祖600多年前最老塋譜和各支系分譜以及重要物證“古代戰(zhàn)刀”,再依據明朝移民時的傳說“好漢上川,倯人走川”據考這句話是當時政府為激勵人們到艱苦的地方去的口號),和蒲縣弓氏先祖墳塋被陜西弓氏后人遷回吳堡縣的事實,一篇蒲縣弓氏家族的變遷記呈現出了大體輪廓。
遠古傳說 以物為證
早在宋末元初時代,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人們以“善決善淤善徙”而聞名,弓氏兄弟弓龍、弓虎、弓三豹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從山東省莘縣逃荒到陜西省吳堡縣弓家山。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弓三豹在朝中取得了一定的官位——武將,后因被人所陷害,圣旨意欲滅門,兄弟三人只能分別逃亡。
見此狀,老三弓三豹東渡黃河輾轉逃亡到了蒲縣喬家灣鄉(xiāng)棚子底村。老大弓龍、老二弓虎逃亡到了臨近的米脂縣并改名換姓,弓龍改姓龔,弓虎改姓宮。從此,兄弟二人杳無音信。
弓三豹在棚子底村生活了約20余年,以租種別人沙地為生。他膝下有四子弓有亮、弓有芳、弓有敖、弓有福。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移民開始,父子們紛紛響應政府號召,老大弓有亮、老二弓有芳,帶著政府發(fā)給路費銀兩隨著598戶人家遷往河南鄭州一帶,地名以白家寨和豹家莊兩村合二為一,后改為弓家寨。老三弓有敖、老四弓有福隨父參加了明朝選民丁、立都伍、置衛(wèi)屯田的軍移。他們父子三人后來在呂梁山脈五鹿山下的軍家山村定居。到了第四世弓德賢、弓德孝(清康熙年間)發(fā)展很快,先后買下了離軍家山十余里的馬武村,從此馬武村成了弓氏的發(fā)祥地和大本營。由此可見,弓三豹是蒲縣弓氏一世始祖。
由于工作和發(fā)展需要,目前在全國各地不少地方都有走出大山的馬武村弓氏后人,如臨汾、侯馬、運城、太原、北京等地,馬武村弓氏后人據不完全統計共200余戶,近千余人,共計18代人。
“當時弓三豹從陜西弓家山和弓龍、弓虎淚別時,兄弟三人將祖?zhèn)鞯肚首鳛榉謩e信物。弓龍、弓虎帶著刀鞘,三豹拿走寶刀,說日后如蒼天有靈,后代相遇,以此刀鞘作為同宗骨肉之憑證。從此,弓三豹全家無論走到哪里都把此刀作為鎮(zhèn)宅之寶。根據這一線索,我們前往了陜西省吳堡縣,打聽到了當地確有鞘這一物件,傳說中‘刀對鞘、鞘對刀’得到了印證。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陜西的鞘只有族人見過,根據其描述,鞘是生豬皮所制,外包藤條纏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保護不善而遺失?!闭勗掗g,弓國保從一個棗紅色的盒子中,拿出了這把“弓氏傳家寶刀”。他說這是家族的寶貝,也是證明傳說存在的重要物證,所以平日也會小心擦拭。
歷時兩年 修成正果
回首家譜的修訂過程,其中充滿了感動與艱辛,弓氏后人的聰明智慧和認真負責精神也彰顯無遺。
有人負責挨村統計人口、收集各系塋譜及有關資料;有人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多次駕車跑陜西、去靈石;有人負責購買圖書、聯系印刷廠。在最終定稿之前,編纂委員會更是對內容增設的家族精神、族規(guī)、族訓、字輩的確定,多次請教專家,幾經增益刪改,對家族淵源、發(fā)展流變、聯祖聯宗等問題多方考證核實。
蒲縣《弓氏宗譜》修訂工作于2010年3月啟動,至2012年8月 30日中元節(jié)舉辦弓氏首次祭祖大會暨《弓氏宗譜》發(fā)行大會,歷經三載春夏、兩個秋冬。這一宗譜共有9卷,主要包括弓氏考源、家族流變、總世系表、支世系表、人物、馬武村情、大事記等內容。截止2012年8月,由蒲縣《弓氏宗譜》編纂委員會編寫的《弓氏族譜》被山西檔案館收藏。
更有意義的大事是,在《弓氏宗譜》的發(fā)行大會上,河南鄭州弓家寨以及陜西吳堡縣的弓氏后人代表來到了現場,這也是600年來兩岸三地的弓氏后人首次相聚。
“縱覽全國各地的弓氏后人,修繕家譜的后代有很多,比蒲縣《弓氏宗譜》更為詳盡也不在少數,但此次家譜的發(fā)行儀式是一個爆發(fā)點,它讓小范圍的家族聚會,首次發(fā)展為打破行政區(qū)域范圍的大聯絡。在這之前,各地的弓氏后人總是在自己的村落里活動,沒有村落之間的相互走動,更沒有全國性的大聚會,所以說蒲縣的《弓氏宗譜》發(fā)行儀式在全國的弓氏后人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僅促成了600年后的宗親聚合,更讓弓氏后人萌動了成立中華弓氏聯誼會的想法?!惫瓏H缡钦f。
時至2014年3月3日,來自全國八個省區(qū)的弓氏后人齊聚鄭州,舉行了盛大的祭祖拜謁儀式,這是中華弓氏聯誼會成立的一個重要標志,弓氏后人由不知源頭走向逐漸有意識去追尋族人先祖,由無組織無活動場所到有了一個全國性的管理組織機構。此次中華弓氏族人的再次大團圓、大聚會,在族人的夢想實現道路上,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現如今,中華弓氏聯誼會日益壯大,各省的分會機構逐漸完善,有了祖徽、族旗、以及《弓氏之歌》,擁有了中華弓氏門戶網站。弓國保說,下一步將繼續(xù)收集資料,著手完成《華夏弓氏通譜》的編纂任務,為實現弓氏的族人夢不斷努力!
記者 弓佩玉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下一篇: 我市舉辦第四屆導游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