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李益民 許亞峰)近日,從浮山縣縣志辦傳來消息,《弟子規(guī)》修訂者賈存仁墓志銘在該縣佐村村北發(fā)現(xiàn)。
《弟子規(guī)》原名《訓(xùn)蒙文》,原作者為李毓秀,后經(jīng)賈存仁修訂改編后更名為《弟子規(guī)》。有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約有1億多人在學(xué)習(xí)這本經(jīng)典。然而,與這本書最初的作者李毓秀一樣,修訂者賈存仁的生平經(jīng)歷也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身為大儒的賈存仁,其對《弟子規(guī)》所做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將《訓(xùn)蒙文》三個字改名為《弟子規(guī)》。當(dāng)然,賈存仁對《訓(xùn)蒙文》一書的內(nèi)容部分應(yīng)當(dāng)進行了更多的修改和訂正,這從史志中“著有《等韻精要》《弟子規(guī)正字略》等書”的記載就能感知一二。但讓人惋惜的是,至今為止,我們?nèi)匀粺o法覓到《弟子規(guī)正字略》這本書的藏身之地,也就無法知道賈存仁先生究竟對這本奇書的內(nèi)容做了怎樣的修改。
然而,即便僅憑賈存仁對《訓(xùn)蒙文》名稱的修正,就足以肯定他對這部書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修訂之前,《訓(xùn)蒙文》僅僅是一本“訓(xùn)教知識未開的兒童”的書籍,而名稱與內(nèi)容的更改,則使這本啟蒙教材迅速變成了老少皆宜、人人皆須遵守的《弟子規(guī)》,也成就了《弟子規(guī)》“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guī)”的美名。
據(jù)清代光緒版《浮山縣志》載:賈存仁,字木齋,乾隆辛卯科副榜,事親至孝,朝夕承歡,不樂仁進。家雖淡泊,而甘旨未嘗少缺。尤工書法,精韻學(xué),著有《等韻精要》及《弟子規(guī)正字略》諸書行世。
浮山縣佐村黨支部書記賈在臣表示,佐村村北不僅有賈存仁的墓,村內(nèi)還有賈存仁的后人。村里的賈姓人家能占全村住戶的80%以上,而在歷史上,他們的先輩與賈存仁都是人丁興旺的賈家大家族中的一員。
賈在臣說,村里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小時候都跟隨大人為賈存仁上過墳。后來,由于歷史原因,賈先生的墳塋被夷平并種上了莊稼。2008年,村北一家鐵廠擴建時,從賈先生的墳?zāi)惯z址處挖出了一塊石碑和一籮筐硯臺以及其他物品。硯臺等物被眾人拾走,唯有石碑留在了原地。在他的要求下,這塊石碑被村人從工地上搬到了原先的賈家祠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這個祠堂內(nèi)。
賈家祠堂的正堂是三間進深寬闊的土屋,供奉和祭祀賈家先人的牌位和畫像早已蕩然無存。地上一塊五尺見方的石碑上,筆跡工整的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碑面。蕩去碑體上的灰塵,這些蠅頭小楷筆跡之工整、刻法之細膩、書寫之規(guī)范讓人頗為驚詫。而讓人感到更為驚訝的是,這塊在嘉慶四年九月十五日由賈若芾、賈若蔚等人所立之碑正是賈存仁先生與夫人合葬時的墓志銘。
從這塊墓志銘中得知,賈存仁先生生于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卒于乾隆甲辰年三月七日,終年六十一歲。其夫人比賈存仁先生年長一歲且長壽。被子孫稱為賢惠備至的她,在七十七歲時離開了人世。之后,先逝的賈存仁先生與夫人合葬,其子女及后人撰寫了這塊墓志銘。
石碑上簡要介紹了賈存仁先生的生平,但是六十多年雖短猶長的人生經(jīng)歷,豈能被一方小小的石碑所囊括。而在石碑上對其著書立說的介紹也僅有寥寥數(shù)語,又如何能反映先生在文化沃土上耕耘不輟的一生?在浮山佐村賈文元老先生家里存有一本今人根據(jù)古本整理編寫的家譜。該家譜載,浮山賈家出自周朝姬姓,祖居山西,后遷至河南、山東。河南賈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又衍生出許多支派,并遷徙各地。其后人遍布大江南北,甚至遠渡重洋客居國外。歷史上的名人有賈島、賈思勰、賈誼等。賈存仁一支,便是祖上在明代時自河南洛陽遷徙至此。
家譜載,賈存仁的父親,賈家十二世傳人名為賈皇寶,是清初的生員。賈皇寶育有二子即賈存仁和賈存義。作為第十三代后人的賈存仁又育有賈若芾和賈若蔚。因賈存義早年即亡,膝下無子,賈存仁便做主將次子賈若蔚過繼給存義為子。
【責(zé)任編輯: 高卓然】
責(zé)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古縣人大代表視察校園安全
下一篇: 擇校熱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