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曲沃縣的220千伏安居智能變電站,是我市首座智能變電站。作為智能變電站的投運及維護者,臨汾供電公司運檢人員從未接觸過,相關經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如何安全可靠地使其投入運行,為臨汾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動力成為擺在臨汾供電公司員工面前的一個難題。
“這是未來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fā)展的主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急任務,我們必須主動學習,迅速拿下新技術。”該公司二次運檢督察組組長田海林說。
學藝南京戰(zhàn)酷暑
2012年7月的南京,濕熱的空氣令人窒息。臨汾供電公司智能變電站驗收隊伍進駐了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他們將對設備進行出廠保護裝置聯(lián)調,最大限度地將問題消除在出廠前,為以后現(xiàn)場組網聯(lián)調及后期維護打下基礎,確保安居變電站能夠順利投運。
董曉剛、關鵬、李峰、李婷,四個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80后”,在悶熱的南京一住就是65天。
智能變電站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首次接觸。安居站即將投運,小組成員每天積極學習智能站系統(tǒng)集成、智能站建設的相關技術規(guī)范,做到聯(lián)調工作有據(jù)可依;同時在聯(lián)調驗收中展開討論,遇到問題及時同各參建單位討論解決。以最快的速度從剛剛接觸智能站的“門外漢”轉變成合格的技術人員,為安居智能站的安裝調試和運行維護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和經驗基礎。
為將智能站的聯(lián)調驗收工作做到最好,他們主動思考,把重心轉入制定標準、精細的調試驗收措施上。編制了智能站聯(lián)調程序卡,嚴格按照流程調試,杜絕缺項漏項,杜絕含糊過關。保證了各廠家智能設備之間關聯(lián)的正確性,解決了聯(lián)網過程中各廠家智能設備之間相互配合的技術問題并驗證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進而為圓滿完成出廠聯(lián)調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給將來的運行維護及檢修打好基礎,小組成員結合聯(lián)調驗收經驗編制了《智能站現(xiàn)場調試大綱》《智能站現(xiàn)場運行規(guī)程》《后臺及遠動信息庫制作及驗收規(guī)范》。這套資料深化了每名班組成員對智能變電站的認識,使每個人的業(yè)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變電站內斗嚴寒
2012年11月5日,一輛工具車駛進了安居變電站。進站驗收工作正式拉開了帷幕。
冬日的臨汾寒風凜冽,他們的工棚里,沒有暖氣、沒有熱灶,要用點熱水也要自己來燒。關鵬和李峰四肢冰冷卻工作熱情高漲,睡眠不夠卻干勁十足。所有的裝置設備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那么熟悉,每一個后臺遙信點的完成,每一條缺陷回路的完善,都凝結著他們的心血和對工作高質量的不懈追求。
2012年11月,李峰的孩子呱呱墜地。初當父親的他異常興奮,但作為丈夫,他滿是歉疚,在電話中與妻子道歉并拜托父母代為照顧。他克制住看孩子的沖動和對家人的思念,與關鵬始終堅守在第一線。直到全站順利送電才見到自己的孩子,而此時孩子已兩個月大了。
國網技術專家柳潤馬已經年近60歲,但他卻和其他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多次往返深圳、南京為交直流系統(tǒng)的出廠驗收把關。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guī)范,高標準完成現(xiàn)場驗收,連續(xù)一個月往返于變電站直到全站順利投運。
220千伏安居變電站,傾注著二次運檢專業(yè)團隊全部的經驗、積累、心血和努力,每一個程序、每一個裝置、每一項調試,他們都細心守護、精心操作,為安居站的順利投運及今后的平穩(wěn)運行掃清障礙。
一朝投運笑開顏
經過前后4個月近120天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迎來了送電的日子。
大家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安居智能變電站為臨汾首座,雖然經過無數(shù)次的縝密檢查,對于能否順利投運大家都很緊張。興奮的是,該工程終于按期完成,大家長期以來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在臨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座智能變電站終于要投運了。
隨著中調一條條操作指令的下達,運行人員一項項操作的開始,送電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變壓器側開關閉合,變壓器運行無異常,主變充電成功。
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經過兩天三夜苦戰(zhàn),220千伏安居變電站順利送電。
如今,臨汾供電公司二次運檢督察組這支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年輕團隊,將繼續(xù)在建設堅強臨汾電網中建功立業(yè)。(通訊員 陳愛紅 賀春寧 李峰)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