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號燈清清楚楚,人車偏偏擠做一團;綠化帶花團錦簇,為求方便非要踩平通過;垃圾筒近在咫尺,手中垃圾就要丟向馬路;公共場所干凈整潔,隨地吐痰卻時有發(fā)生……平時,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現(xiàn)象,是否有意無意也曾這樣做過?陋習,時時刻刻在侵害著我們的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改掉陋習,必須從我做起。
我們說,公共文明建設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工作,也是一個城市整體形象的重要體現(xiàn);加強公共文明建設,營造整潔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建設文明和諧的公共秩序,倡樹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開展進步奉獻的社會公益活動,是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個人行為修養(yǎng)基礎之上的,只有完善個人修養(yǎng),才能打實社會公共文明的根基。
個人修養(yǎng)如何完善?很多人說,以新加坡等社會管理較為先進的國家為例,要徹底改變陋習,唯有嚴令重罰才能奏效。一些國家有健全嚴格的法律制度不假,但若簡單認為這些是根除陋習的唯一途徑并不十分準確。改變陋習,創(chuàng)建文明,除了需要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約束公民的行為,還必須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國民道德教育體系。只有制度約束與思想教育同時跟進,才能不斷提升人的素質和修養(yǎng)。如果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法律制度也就形同虛設了。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绷⑷?,就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努力而不斷加以完善的。不論貧富、不分老幼,要完善個人的修養(yǎng),需在平時就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改變陋習,必須從點滴入手,從小事做起,這樣才能在長期堅持中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的言行舉止也就隨之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一件件很自然的事情了。每位公民都要習慣于不斷自我完善、崇尚文明進步,每位城市管理者和工作人員也應習慣于從平時著手,不怕苦、不嫌累、不抱怨,一次不行、就做十次,十次不行、就做百次,以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干好本職工作。
一個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街道持續(xù)整潔、交通秩序良好、公共環(huán)境優(yōu)美,那些自身存在陋習之人也會望而卻步、思量再三,我們的公共文明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總而言之,要實現(xiàn)億萬中華兒女的“中國夢”,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事情,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要建立文明開放、富裕和諧的新臨汾,同樣是每位市民的共同義務。個人的文明修養(yǎng)與公共道德水平息息相關,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個人行為修養(yǎng)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關乎民族的利益和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共同行動起來,從一言一行做起,在“知行合一”上狠下工夫,徹底告別陋習、營造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作者:錫剛
責任編輯:鞏鵬
上一篇: 做文明人為人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