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講了這樣一件事,說他為了給孩子擇到一個市級重點初中,傾盡全力,想了很多辦法,找了一些關系;同時,因為名校要用考試選拔孩子,為了在選拔中能有好的表現(xiàn),家長早做準備,教孩子學了不少東西。但最后的結果,卻是孩子沒能被這所學校錄取,只好選了一所普通初中。得知這一消息后,孩子居然嚎啕大哭,并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只要一提上學,就傷心不已,對于上普通初中非常排斥。如今雖然已經(jīng)入學了,孩子表現(xiàn)得還是很抗拒,家長很困惑,怎么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才能讓孩子愉快就讀呢?
我無法給出答案,因為給此類孩子做思想工作真的很難。孩子們在不適宜競爭的年齡,被卷入無節(jié)制的競爭中;在尚不具備抗挫折的年齡,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這怎么能用一番說教解決呢。就像不可能通過說動聽的話讓一個饑餓的人不再需要食物,我們也不可能通過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解決他正常生命秩序被擾亂的困惑。
時下,許多家長希望孩子未來有出息,能在社會競爭中勝出,這個目標本身沒錯,就像少年懷有理想從來沒有錯一樣。但如果認為孩子的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yǎng),在孩子年幼時就推動他參與競爭,這就錯了。因為,童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年齡段,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初生嬰兒和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犢一樣無知,體力上比小牛犢更柔弱,從童年走向成年的時間也比小牛要長得多。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要為每一種有巨大潛能的生命,留出足夠的積蓄能量的時間。就像麥苗從小綠芽過渡到麥穗碩壯必須需要時間和陽光雨露一樣,其間有較為漫長的歲月,以及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順序。
事實上,讓幼小的孩子去競爭,不是給孩子助力,只是給他使絆子。在競爭焦慮氛圍下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看來,要想治療孩子的心理問題,還要從家長開始。孩子像雷達一樣,能準確感覺父母的態(tài)度。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學會給孩子適宜的陽光和土壤,學會給予充足的肥料,但不要打擾孩子的成長。家長還要樹立一個樂觀開朗、熱愛學習、善于克服困難的良好形象,孩子看在眼里,自然會耳濡目染吸收家長的長處,轉化成自我成長的力量。 郭璞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下一篇: “禁設最低消費”還需執(zhí)行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