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春秋書寫人間大愛

2014-03-19 08:07:46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2月16日晚,央視三套《向幸福出發(fā)》欄目,以《抱養(yǎng)嬰兒不知有疾,夫妻立下君子協(xié)議》為題,播出了來自我市的一對夫妻,30年無怨無悔養(yǎng)育智障養(yǎng)子的事跡。全國億萬觀眾通過電視銀幕認識了馬曉林、苑秀華夫婦,無數(shù)人為他們的無私大愛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對夫妻成為眾人眼中“愛的化身”,他們的事跡在街頭巷尾口口相傳。3月5日下午,在市區(qū)漪汾華園不足50平方米的廉租房內(nèi),記者見到了富有傳奇色彩的苑秀華一家三口,分享了他們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個善念 拯救一個孩子

龍祠泉邊的山與水,留給馬曉林太多兒時的記憶。他的少年時光中極少能見到父親,只知道父親是軍人,跟隨部隊駐扎在黑龍江省。14歲時,馬曉林作為軍屬被接到了黑龍江,在那里學習、生活、工作。在那片美麗的黑土地上,他結(jié)識了善良、大方的哈爾濱姑娘苑秀華,隨后,兩人挽著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1984年3月,一位朋友找到馬曉林夫婦,說他朋友的妻子臨盆在即,但夫妻關系破裂決定離婚,所以孩子生下來如果找不到人家抱養(yǎng),就會被送到孤兒院??紤]到馬曉林夫婦結(jié)婚兩年還沒有生育,所以希望他們能答應收養(yǎng)下這個尚未面世的小生命。

1984年4月27日,朋友抱著剛生下3個小時的男嬰找上了門。掀開薄薄的絨毯,一個又瘦又小的嬰孩出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孩子還在熟睡,但能清晰的看見雙眼皮的痕跡:一定是個漂亮的男孩。帶著幾分憧憬、幾分憐愛,夫妻倆留下了這個孩子。那年,他們兩人都是28歲。

小兩口對這個孩子十分寵愛,馬曉林還動了一番心思,給孩子取了一個寓意深刻又洋味十足的名字:馬德海締。他解釋說:“人以德為先,所以名字的第一個字是德,他雖是抱養(yǎng)的,我們也要給他大海一樣的關愛,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用心培養(yǎng)、締造他?!?/p>

正當他們期盼海締健康成長時,命運給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小海締長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心細的苑秀華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叭苏f‘三翻六坐七爬’,但海締7個月了才勉強能用胳膊撐起身子,連翻身都不會。而且,眼神呆滯,不哭、不笑、不鬧?!被貞浧甬斈甑那樾危沸闳A眼里飽含苦楚。很快,佳木斯人民醫(yī)院給出了確診結(jié)果:海締為先天性愚生兒。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弱智”。

消息傳出,幾乎所有的家人、親友都來勸說這對夫妻:“要么把孩子送回去,要么把孩子送到孤兒院,不然你們這一輩子就賠到這孩子上了。”還有朋友勸他們不要有心理負擔:“有的人家親生的孩子因為有缺陷,還找個箱箱兒裝起來扔馬路邊兒上呢?何況你們這抱養(yǎng)的,還是趕緊送回去吧?!?/p>

夫妻倆陷入痛苦的深淵,嚴峻的現(xiàn)實逼迫他們盡快做出抉擇:送回去,當然是卸了包袱,但一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但留下來,就意味著要陪伴這個傻兒子苦度終生。那段時間,兩人經(jīng)常是相對而坐、久久無語,內(nèi)心備受煎熬。

“如果海締是我們的親生孩子,你會怎么做?”痛苦之余,夫妻倆竟不約而同地向?qū)Ψ教岢鱿嗤膯栴}。

在自我和道德之間,該做何選擇?長久的沉默之后,兩個人毅然選擇了后者:把孩子留下來終身撫養(yǎng)。為了將愛進行到底,1985年6月21日,二人簽訂了一個《夫妻協(xié)議》:“一、不管將來我們是否有自己的孩子,絕不能虐待海締;二、不管將來海締發(fā)生任何重大疾病,我們夫妻二人都要盡其所有為海締治療;三、不管將來我們的家庭發(fā)生任何變故,窮與富、生與死,只要還剩下一個人,都撫養(yǎng)到底,不離不棄……”

一句諾言 嘗盡世間辛酸

1985年冬,為了照顧堯都區(qū)金殿鎮(zhèn)年邁的叔叔,馬曉林一家三口回到故鄉(xiāng)臨汾,小兩口分別調(diào)入堯都區(qū)二院和堯都區(qū)重工局工作。夫妻兩人一邊上班,一邊帶著海締四處診治。如今,海締最愛翻看的幼時那些在天安門前、黃浦江邊、大雁塔下的“旅游”合影,全部是夫妻倆帶他在全國各地看病時拍下的。幾年的奔波過后,為此負債累累的夫妻二人不得不接受一個冰冷的事實:海締所患的先天性愚生兒是由于基因變異造成的,屬世界性疑難病,目前尚無任何藥物和成熟的醫(yī)術可以治療。

由于海締先天不足,發(fā)育非常遲緩,4歲才學會站立,快5歲時才搖搖晃晃邁開步子,加之自身的智障,夫妻二人尤其是妻子苑秀華,為撫養(yǎng)孩子,可謂身心疲憊,付出太多的心血和淚水。由于工作在身,又沒親屬幫忙,為了照顧海締,他們不得不請來保姆,可是先后四任保姆都無一例外地知難而退。其中時間最長的干了兩個月,最短的連一周都不到。苑秀華又抱著孩子找到幼兒園,可市區(qū)大大小小幼兒園沒一家愿意接受這個“弱智”孩子。

萬般無奈,苑秀華只好上班時將海締鎖在家里。當時,他們還住在單位八九平方米的宿舍內(nèi),直門小窗,只要房門一關,屋內(nèi)光線特別陰暗,海締就被關在這樣的房間內(nèi)。兩三歲的孩子正該在母親懷里百般溺愛階段,可苑秀華卻無法陪伴孩子,每次上班關上房門的那一刻,她都難抑心中的不舍與辛酸??捎钟惺裁崔k法呢?工作不能不要,孩子看病還需要錢。只好含淚離去。下班匆匆回到家,迎接她的是滿目狼藉:蜂窩煤被放到水缸、洗衣機里,或者敲碎放在床上當積木玩兒;鞋子、襪子、杯子,這里一只、那里一個。一天晚上苑秀華打開家門,一股臭氣撲面而來。海締躺在冷冰冰的地板上睡著了,墻上、桌子上、地上、床上,到處涂有大便……回憶往事,苑秀華幾度落淚。

稍大一些,海締走出家門出去玩,可是很快就有小朋友或小朋友家長上門告狀,說海締打他或他家孩子。苑秀華只得給人賠禮道歉,并告訴海締對小朋友要友好,不能打人,海締只是默默點頭。可她后來發(fā)現(xiàn),前來告狀的孩子毫發(fā)未損,倒是海締臉上、身上經(jīng)常有傷,這是怎么回事?她決定搞清狀況,于是,每次海締出去玩兒,苑秀華就悄悄躲在一角觀看,幾天過后,她終于明白了。

原來,海締出去玩兒時經(jīng)常有同齡甚至比他小的孩子嘲笑、玩弄、甚至用棍子、石塊打他。海締卻不知躲閃或反抗,也不會理解為什么自己的友好換來的卻是毒打。有時孩子們下手重了,海締因為疼痛難忍會哭著叫起來,于是孩子們一哄而散,各自跑回家后卻告訴父母“海締打我”,對方家長不問青紅皂白,親自上門興師問罪或唆使各自的孩子去找苑秀華告狀。得知真實情況后,苑秀華感到氣憤和難過:“為什么這樣一個無辜的孩子會備受欺凌?”她決心幫孩子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大家不再歧視,甚至接納海締。她開始有意識地教給海締一些基本禮貌和常識,并時常帶著他去鄰居、朋友家做客,主動給人幫忙。慢慢地,大家接受了善良、簡單的海締。

帶孩子累,帶海締這樣的弱智孩子更累,苑秀華說:“帶海締付出的精力相當于帶三個正常的孩子。”

為了這個孩子,苑秀華夫婦付出了辛酸苦澀,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

為了照顧好海締,苑秀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當初,在東北時,她曾是第三梯隊后備人選,可來到臨汾后,由于沒人幫她帶孩子,盡管自己很努力,但精力所限,自己在事業(yè)上難能有大的發(fā)展,直到退休,還是一個自收自支待遇。

為了償還給海締看病欠下的債務,馬曉林停薪留職下海經(jīng)商,卻不料遭人欺騙,血本無歸。

當初,他們來臨汾是為了過繼給叔叔,但由于海締,叔叔和他們斷絕了關系,甚至一怒之下變賣了祖上產(chǎn)業(yè),分文不留給他們。

對他們只養(yǎng)這么一個傻兒子,有人嘲諷、有人遺憾、有人不解:有人悄悄議論:挺精干的兩口子,怎么就養(yǎng)了一個傻子,也不說再要一個。苑秀華兩口子,做夢都想要個健康的孩子,可是,海締小時候帶他太費勁了,根本無暇無精力再帶一個孩子,等海締終于不太累了,他們年齡也大了。當然,他們也有一個擔心,怕有了健康的孩子,會冷落海締這個智障孩子,那樣,負天地違良心,又等于撕毀了親手簽字的“夫妻協(xié)議”。所以,他們堅持只要海締一人,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

1998年,經(jīng)過苑秀華夫婦的多方奔走,我市一所特教學校接納了海締,那里有許多和海締一樣的孩子。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海締在特教學校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友誼。

閑暇之余,他們夫妻帶孩子出去游玩,教孩子騎自行車,陪孩子鍛煉,任憑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

一生艱辛 弘揚人生真善

孤獨站在這舞臺,聽到掌聲響起來

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

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懷已更改

我還擁有你的愛

想起初次的舞臺,聽到第一聲喝彩

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經(jīng)過多少失敗,經(jīng)過多少等待

告訴自己要忍耐

……

在《向幸福出發(fā)》的舞臺,苑秀華的故事和歌聲打動了現(xiàn)場所有的觀眾。

當主持人王冠將珍藏30年的《夫妻協(xié)議》一字一字緩緩讀出時,聞者無不動容、落淚。掌聲響起,經(jīng)久不息。

這掌聲是對苑秀華夫妻二人信守承諾、不離不棄的褒獎,是對他們無悔付出、至誠至善的肯定。

30年來,在臨汾,不論是朋友、鄰居,還是同事,極少有人知道,這個拖累了馬曉林、苑秀華夫妻半輩子的孩子,竟然和他們沒有血緣關系。

30年來,馬曉林、苑秀華過著極其艱辛、節(jié)儉的生活,但對海締百般呵護、關愛備至。

30年來,他們夫妻互相鼓勵、互相體諒,從來沒有因為海締吵過架、鬧過別扭。

“或許是上帝派我們夫婦來照顧海締的。”苑秀華夫婦經(jīng)常拿這句話寬慰自己。

退休后,苑秀華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去年10月,她參加山西電視臺科教頻道的《金牌和事佬》節(jié)目,在1600人中脫穎而出。在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導播要求她講述一個故事,考慮再三,苑秀華在現(xiàn)場講出了自己與海締的故事,節(jié)目現(xiàn)場,全體起立,向這位偉大的母親致敬。12月份,中央電視臺輾轉(zhuǎn)聯(lián)系到苑秀華,邀請他們一家人前往北京參加《向幸福出發(fā)》節(jié)目的錄制,節(jié)目播出之后,他們的事跡才廣為人知。

如今苑秀華夫婦已年近六旬,他們一家三口住在我市保障性住房小區(qū)——漪汾花園,一處面積僅50平方米的廉租房內(nèi)。在這個面積雖小但干凈整潔的家,我們看到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馬德海締。他雖然還只有幾歲兒童的智力,僅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語,但舉止文明、干凈衛(wèi)生、陽光善良??匆娍腿?,他會站起來微笑并在母親的引導下說出“你們好”來與客人打招呼。

“海締現(xiàn)在能自己煮方便面”、“會騎自行車,騎得可好了,轉(zhuǎn)遍臨汾城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他什么都懂,愛看電視,還指著抗日電視劇里的鬼子喊‘壞人’?!痹沸闳A夫婦一一羅列著海締的“本領”,這些極為簡單的小事對于海締來說,卻是了不起的成績。

苑秀華說:“孩子依戀我們,我們也愛孩子,他是我們的良心,是我們給自己良心的一個交代。”

馬曉林、苑秀華夫婦的遠景規(guī)劃是:等我們夫妻倆都喪失勞動力時,一家三口一起進養(yǎng)老院,誰走到最后,誰安排孩子的養(yǎng)老問題,把所有積蓄都交給養(yǎng)老院,讓養(yǎng)老院替我們照顧海締到生命的終點。

談到養(yǎng)老問題,苑秀華有一個心?。核F(xiàn)在享受的是機關事業(yè)單位自收自支退休人員待遇,每月只有1164元,沒冬季取暖費,沒死亡撫恤金,照此下去,別說為海締養(yǎng)老,自己的養(yǎng)老都是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關注這一群體,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愛出者愛入,福往者福來。他們的付出不會白費,相信苑秀華的“心病”一定可以盡快解除,他們一家定能得到社會更多的理解和關愛。祝福他們?nèi)倚腋?、快樂、平?(記者 高秀云 柴云祥 李曉琳)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