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趙某在朋友的糾集下參與了一起聚眾斗毆事件,在斗毆過程中,其用刀將對方一人捅成重傷。由于當時現(xiàn)場比較混亂,趙某用刀將對方捅傷的過程并沒有引起其他人注意。事發(fā)后,趙某躲回家中。警方了解到趙某參與了此次斗毆事件,于是電話通知趙某的家屬,讓其在家中等待警察的到來。后警察到趙某家中將趙某帶回派出所調(diào)查。在前幾次審訊中,趙某交代了其參與斗毆的事實,但是對其用刀將人捅傷的重要細節(jié)只字未提。對于這一細節(jié)警方也只是知道有人動刀,但具體是誰動的刀還沒有調(diào)查清楚。在警方第4次審問趙某的時候,趙某交代了其用刀捅傷人的事實。
【分歧意見】對于趙某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自首,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趙某的行為不構(gòu)成自首。首先,趙某沒有主動投案;其次,趙某在歸案后的前幾次訊問中都沒有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特別是與本案有重要關系的動刀傷人的情節(jié),存在隱瞞重要犯罪情節(jié)的故意。二是趙某的行為構(gòu)成自首。
【案件評析】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應認定趙某自首。
根據(jù)我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guī)定,自首必須同時滿足兩個要件,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首先,表面上看,趙某的到案更多的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沒有一般意義上主動投案的意思。但趙某其實是有將自己置于法律制裁的意思,因為趙某能夠逃跑而沒有逃跑,在家等候警方的到來,其主觀上有配合警方的意思,應認定為主動投案。其次是趙某是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實踐中存在一個誤區(qū),就是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須是在第一次訊問時就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筆者認為,只要是如實供述了公安機關尚未掌握的主要犯罪事實就可以,而不管是否是第一次訊問。趙某雖然在前3次的訊問中沒有供述自己動刀傷人的事實,但公安機關在此前的調(diào)查中,對具體是誰動刀的事實并沒有掌握,所以趙某在第4次接受訊問時供述了自己動刀傷人的事實,應認定其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如果趙某不自行供述而公安機關又不能查清直接加害人的話,對于本案中的其他共同加害人來說,就會轉(zhuǎn)化為故意傷害罪,承擔的法律后果可能就嚴重得多了。趙某供述的這一事實是本案一個重要的情節(jié),對于還原案發(fā)時的情況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從自首的構(gòu)成要件來說,趙某的行為是符合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這兩個要件的,應認定為自首。
不過,趙某的自首行為畢竟和一般意義上的自首存在差別。筆者認為,在認定其自首的前提下,在對其量刑時,其從輕或者減輕的幅度應當比一般情況的自首的幅度小。根據(jù)量刑規(guī)范化的規(guī)定,一般自首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趙某自首則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減少。這樣做的價值在于,一是可以鼓勵此種類型的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二是區(qū)別于一般意義的自首,在量刑時更好地把握減少幅度,真正做到罪刑相適應。(喬舸平 郭曉燕 作者單位:堯都區(qū)人民檢察院)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