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萬年后 文明圣火又在西侯度點燃

2016-05-20 11:18:43 來源:新華網

本報5月19日訊(記者 李遇)一位身穿連衣白裙的少女,款款走上天火臺,取下來自太陽的天火,然后在一隊“圣火天使”的護送下,緩步登上圣火壇,點燃西侯度文明圣火——5月19日上午,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廳和運城市委、市政府主辦的“西侯度遺址火種采集儀式”在芮城西侯…

5月19日,芮城縣西侯度遺址圣火采集儀式上,身穿潔白服飾的少女將圣火點燃。 山西日報記者阮洋攝

舊石器時代燒骨

第四紀鹿角化石(左)、第四紀牛角化石(右)

    

    本報5月19日訊(記者 李遇)一位身穿連衣白裙的少女,款款走上天火臺,取下來自太陽的天火,然后在一隊“圣火天使”的護送下,緩步登上圣火壇,點燃西侯度文明圣火——5月19日上午,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廳和運城市委、市政府主辦的“西侯度遺址火種采集儀式”在芮城西侯度隆重舉行,拉開了運城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動的序幕。
    西侯度遺址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舊時器時代遺址之一。在西侯度遺址發(fā)掘出土的動物火燒骨,將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距今180萬年前。為紀念這一重大事件,運城才將火種采集儀式作為整個系列活動的開端,它以“一堆圣火·文明之源”為主題,借鑒了奧運會火種采集方式并加以創(chuàng)新,突出了文化傳承的深刻內涵,古樸神圣。在圣火點燃后,百余人組成的合唱團齊聲合唱西侯度遺址火種采集儀式主題曲《西侯度·火之魂》。“180萬年前,熊熊燃燒的火焰,人類在這里繁衍,遠古的聲音響徹山水間;180萬年后,再次點燃這火焰,中華開創(chuàng)新紀元,圣火之光照耀著人間……”雄壯的歌聲回蕩在遺址上空,把火種采集儀式推向了高潮。
    西侯度遺址采集到的文明火種于5月19日在芮城縣境內傳遞,5月20日圣火傳遞到關帝廟、鹽池等地,5月21日傳遞到舜帝德孝主題公園“弘揚傳統(tǒng)文化·踐行核心價值”舜帝德孝文化實踐活動啟動儀式現(xiàn)場。
    據了解,本次運城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動期間,還將舉辦“治國與齊家”虞舜德孝文化研討會、“花之海·俏運城”美麗鄉(xiāng)村游活動、“古中國”文化體驗游活動、招商引資暨文化旅游產業(yè)推介會、郭沫若書畫藝術展、關公文化研討會暨關帝廟攝影展等八項活動。

    ○相關

    燒骨、鹿角印證西侯度歷史

    西侯度,運城市芮城縣西北角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位于中條山陽坡,距離黃河三公里。西侯度的得名,據說來自周文王。在周文王還是西伯侯的時候,曾和母親落難于此,度過一段艱難歲月,后人因此名之為西侯度。這事發(fā)生在三千年前,已經足夠古老和遙遠,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考古發(fā)現(xiàn),把這塊土地的人類歷史又向前推了180萬年。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北京人和周口店人的發(fā)現(xiàn),學界普遍認為,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是人類最早的祖先,但是,山西文物管理委員會青年學者王建大膽推測,北京猿人不是最早的,在中國還有比北京猿人原始的人類及文化存在。這個想法得到了著名考古學家、“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者賈蘭坡的肯定。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晉南,這一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中游地帶。
    1959年和196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來到西侯度進行地質考察,在村后的“人疙瘩嶺”下部地層中,發(fā)現(xiàn)一件距今100多萬年前的早更新世軸鹿角化石和三塊具有人工破碎痕跡的石塊,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深切關注。因為,這不但印證了他們之前的猜想,也使學術界必須直接面對周口店“北京猿人”是不是最早的人這一問題。
    經過兩年的發(fā)掘,王建他們獲得了大量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制品、燒骨和帶有切痕的鹿角。這是中國大地上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屬于早更新世初期的古文化遺址,將中國人類演化的歷史提前到180萬年前。
    雖然說,現(xiàn)在還有人爭論燒骨是自然野火還是人工所為,爭論石制品的加工痕跡是否明顯,賈蘭坡先生說:“這種不同顏色的骨并非礦物所染,因為從新的破碴兒來看,色調一直達到骨的內部。我們在北京人遺址里看到過成千上萬塊燒骨,顏色也是各式各樣的,有的把骨頭都燒裂了;在西侯度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馬牙有的也裂開了碎紋。一句話,把西侯度的燒骨放在北京人的燒骨中,恐怕誰也看不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br/>    這足夠令人信服的論斷證明,人類文明的圣火,就是從西侯度點燃的。

    一堆圣火,述說山西精神

    西侯度遺址發(fā)現(xiàn)后的幾十年里,考古工作者對其進行持續(xù)發(fā)掘,時有發(fā)現(xiàn)。不過,在這幾十年中,除了考古工作者和自發(fā)守護遺址幾十年的村民薛俊虎老人,西侯度鮮有人來,它的存在方式,只是在學者的論文里熠熠生輝。
    2015年8月,履職一年的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出山西文化“三個一”——一座都城“襄汾陶寺”,使堯文化由傳說成為信史,樹起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偉大豐碑;一堆圣火“芮城西侯度火燒骨”,把我國范圍內人類用火歷史推前110萬年;一縷曙光垣曲“世紀曙猿”,使類人猿出現(xiàn)時間前移1000多萬年——芮城西侯度的這堆圣火,又重新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被現(xiàn)在的山西人重新審視、解讀。
    當時,全省上下正在為“重塑山西形象,實現(xiàn)富民強省”而努力,“三個一”的提出,可以說是這項工作的恰當著力點。它表達了山西人民的文化自信,定位了山西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坐標:山西,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是世界古文明乃至古人類的發(fā)祥地。西侯度的圣火,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和曙光。
    同時,“三個一”的提出,也為山西的“文化強省戰(zhàn)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確立了標桿。山西是文化大省,毋庸置疑,但卻很難說得上是文化強省,被外省人譏諷“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叭齻€一”的提出,更深層次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以“三個一”為代表的山西文化,實現(xiàn)文化產業(yè)的提升和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強,山西“文化強省”的稱號才名至實歸。
    也因為這樣,運城市把西侯度遺址火種采集儀式作為該市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的開端。市委書記王宇燕在圣火采集儀式上說:“這把熊熊燃燒的‘圣火’,一定會點燃全市干部群眾奮勇爭先、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豪邁激情,一定會傳遞河東兒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文化自信,一定會照亮運城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光明前景,讓527萬父老鄉(xiāng)親過上紅紅火火、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如此,在180萬年之后,燃起的這堆圣火,才會具有時代的意義。

本報記者 李遇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