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縣米家垣小學暑期家訪活動側記

2020-08-19 08:50:03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米’爸媽,我們好想你們!”“不管有啥事,盡管聯(lián)系我們!”“你們的‘米’爸媽一直都在!”……近日,在浮山縣米家垣小學開展的暑期家訪活動中,老師們與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一瞥一笑間流露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和諧氛圍。

  米家垣寄宿制小學是浮山縣米家垣鄉(xiāng)唯一一所學校,1974年創(chuàng)辦,全校有6名學生10位教師。平時老師和學生相處很融洽,親切地叫他們“米”爸媽。今年暑假,該校校長喬禎帶領老師開展了“有溫度的家訪”活動,架起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連心橋,將愛灑向學生和家長心間。

  “我們來解決”

  10歲的高子杰家境貧困,由奶奶撫養(yǎng)長大。班主任張青翔對他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一直放心不下,第一站就帶著老師們來到他的家,見到了現(xiàn)代版“孟母三遷”的孩子奶奶。

  高子杰一家四口人,父母身體不好,原本住在較遠的遆家垣村,距離該校40里路,上下學很不方便。為了讓孩子上學,奶奶做出了艱難的搬家決定,拋棄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租住到學校對面的兩間小屋里。

  家訪老師進門時,高子杰正在幫奶奶打掃院子。大大的掃帚比他的個頭兒都高,他斜著掃帚,鼓圓了勁兒、憋紅了臉,使勁地掃著……家訪老師看到這一幕,欣慰地笑了。

  “老師,快請進!家里還沒收拾好,真不好意思!”奶奶聽到老師們的聲音,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兒,一邊熱情把老師迎進家里,一邊羞澀地說。

  “沒事,我們今天主要是來看看你們。最近家里或者學習上有啥困難?我們來解決……”校長喬禎親切地說。

  “為了孩子上學,我啥苦都能受了。只是我不懂文化,希望老師對他像父母親一樣嚴加教育,在學習上多些輔導?!备咦咏苣棠虘┣械卣f。家訪老師們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并表示一定得照顧好這個既懂事又用功的孩子……

  “我們會幫你們”

  李明陽和李明豪是在該校就讀的一對親兄弟。8月15日,老師們驅車將近一個小時到達他們的家——南疙瘩村。

  在兄弟倆的家,父親講述了家庭情況,“我媽常年癱瘓在床,媳婦平時照顧我媽。我是家里僅有的勞動力,但因我的脊椎曾經(jīng)骨折過,不能干重活,靠微薄的養(yǎng)殖收入負擔著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擔?!?/p>

  此時,老師們注意到,在簡陋的屋里,放著幾件老套的家具,墻皮也有些脫落,雖然簡陋卻收拾得井井有條。聯(lián)想到兄弟倆在學校里的刻苦用功和勤儉節(jié)約,老師們受到了深深地觸動。

  “這是咱們學校和縣里的愛·公益組織送給你們的文具、衣服和鞋,快打開看看吧……”老師們這次還為他們帶來了開學禮物。兩個帥小伙換裝后,精神抖擻,“衣服剛好合適,再過幾天我們就穿上它去上學……”英語老師楊姍姍微笑著摸了摸孩子們的頭鼓勵道,“你們好好學習就行,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等將來學好了,有出息了,再報答父母。平時有任何事情,隨時跟老師聯(lián)系。別怕,我們會幫助你們!”聽了這些話,兄弟倆臉上露出了笑容。

  “老師來教你”

  提起學校里最小的孩子,老師們總是忍不住心疼:二年級的宋景龍,他一個人就是一個班級。入校兩年來,他沒有同學,沒有同桌,一個人上課,一個人自習,一個人寫作業(yè)。因為沒有參照,孩子的做題速度總也提不上來,老師們只能看著表,掐著點,硬是逼出了他的速度……

  “咕咕咕……”小龍的家位于牌子窯村,狹小的院子沒有大門,屋后養(yǎng)著幾只母雞,媽媽吆喝并在雞窩里掏出幾個雞蛋攢了起來說,這是孩子長身體的主要營養(yǎng)源。

  這時,聞訊趕來的小龍喜出望外地說:“老師,我不會寫日記,你能教教我嗎?”語文老師崔敏拉著小龍的手說:“放心,老師來教你?!比缓螅跇涫a下,耐心細致地教他日記的書寫格式和寫法,小龍依偎在老師身邊,時而點頭微笑,時而認真聆聽。老師還送給小龍一本《小學生優(yōu)秀日記選》。小龍在日記中寫道,“米”爸媽們真好!我愛你們!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