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楊篤編修《山西通志》
在這關(guān)鍵時刻,楊篤挺身而出,挑起了重擔。他認為,倘志書不成,三晉文獻因我而斬,罪不更大乎?他讓兒子楊之培、外甥閻干達檢校書冊,自己揮筆纂寫,酷暑寒冬從不停歇。竟然寫得手指腫脹,指甲脫落,歷經(jīng)六千多個日日夜夜終于完成了這部通志。此情此景,正如他筆下的詩句:滿屋圖書橫古墨,虛堂神鬼伴孤燈。
楊篤嘔心瀝血,伏案勞作,積勞成疾,擱筆不久便與世長辭了。可是他卻留下了一部十分寶貴的志書。
《山西通志》共184卷,經(jīng)楊篤親自纂寫的就有172卷。該書體例謹嚴,考核精詳,文筆簡括,取舍得當,在同代通志中首屈一指,受到張之洞、梁啟超等人的高度贊譽。楊篤雖然僅活了60歲,但是,他留下的《山西通志》卻流傳千古。
在編修志書的過程中,楊篤積累了經(jīng)驗,形成了一整套理論:首先,他指出方志內(nèi)容、體例的發(fā)展,至宋代方臻于完備。主張方志即是記載除地域之外,應兼采詩文,并詳人物。其次,楊篤認為地方志即是地方史,方志體例應效史體,在《長治縣志》之例言中,他具體闡釋了地方志宜分圖、表、志、傳、記五體。其三,楊篤主張應重視地方志的真實性與實用性,凡征引古籍,必注所出,有所辯證,需加案語,以示征信”,摹繪景物,界面樓臺,無關(guān)實證者悉不登”。其四,在“藝文”編寫方面,楊篤主張采用范成大《吳郡志》之例,推載書目,不錄詩文,書目下或錄,或跋,或鉤玄提要……這些理論對于當今修志也有指導意義。
楊篤是一位全才,除精于修志外,他還通訓詁、精說文、好史學,善作詩、工書法,并對琢硯、治印、彈琴、制箋、算術(shù)、地理也有深入研究。他多寫七言詩,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寫出不少為民請命的好詩。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