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前往晉城許圪套村探秘——

洪洞通背與猿仙通背的友誼

2018-03-11 20:38:49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洪洞通背拳與猿仙通背拳咋能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武術有類同之處,但拳術的傳承脈搏是不同的。也許是巧合,也許是緣分,記者與猿仙通背拳不期而遇。

    乾隆年間洪洞人傳拳到澤州?

    2018年1月24日,農(nóng)歷臘月初八,襄汾縣文聯(lián)、襄汾三晉文化研究會、襄陵三晉文化愛好者在法顯大師修行地襄陵鎮(zhèn)北街村學校(原北寺)舉行“澆雪山”紀念活動。澆雪山”象征著法顯大師艱難取經(jīng),澆雪山”活動在這里傳承千年。

    這一天是北街村民為紀念東晉法顯大師涉外艱難取經(jīng)歸來1618周年。

    這個活動引得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關注,山西師大歷史學碩士生導師仝建平便是其中一位。在浮山采訪“弟子規(guī)”之源學術研討活動時,記者與仝教授相識,并相互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

    “乾隆年間,曾有洪洞人在晉城澤州傳拳授藝。”    仝教授告訴記者。

    “洪洞有郭永福在乾隆年間傳授通背拳的說法,洪洞人視郭永福為一代宗師,有文字記載至著名的山西十大拳師秦根基、樊漢武。

    考證多年,乾隆年間洪洞人到晉城傳藝的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庇浾咛寡?。

    話到此處,仝教授介紹,這是山西師大文物戲曲博士生導師姚春敏帶領學生到晉城一帶調(diào)研民間信仰時,從學生們討論中獲得傳拳信息?!薄霸诿駠郧?,晉城許圪套村是民間習武的基地?!币Υ好艚淌诳隙ǖ卣f。

    乾隆年間就有洪洞人在那里傳藝?這個信息在記者腦海里縈繞著,去實地探訪的念頭油然而生。

    走進太行深處

    2月17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二,到晉城探通背”的想法涌上心頭。擔心路途安全問題,妻子決定同行,于是,記者踏上探尋之路。

    打開手機,設置好終點,聽著導航的提示,順利到達晉城。出了山西收費站,瞬間的失誤,車輛便駛入河南境內(nèi)。一個來回多跑了近80公里。繞著太行山脈的盤山公路,于15時許來到了大山深處的許圪套村。

    “村里耍拳舞棒的歷史很久了,具體有多少年也說不清楚,許家家譜有記載。

    從記事起,農(nóng)閑時在場院經(jīng)??吹皆S永葉、許樂義、許樂福打拳舞棍,許果平是女性,拳打得風生水起,她活了80多歲,前些年才去世?!?2歲的許有萬介紹了許圪套村村民習武的歷史,隨后,老人聯(lián)系了村支書,說明了記者的來意。

    記者在老人家簡單充饑后,按老人指的路線,在傍晚時分見到了許圪套村村支書許其定,他將一冊《山西晉城澤州柳樹口鎮(zhèn)許圪套村許氏宗譜》遞到記者手中。

    “爺爺?shù)拿植挥浀昧?,大爺許樂元是個練家,父親許永秀學過套路。”許其定介紹,以前村里人把大家練的拳法叫猿猴通背拳,后來在家譜上看到是猿仙通背拳,創(chuàng)始人是明代中期的董道長。

    許家永遠的記憶

    由許才富口述、許永久整理的該村民眾習武一文記載:許樂義,小名天平,1897年3月3日生,1980年1月19日去世,享年83歲。

    許樂義是許圪套村武術世家的杰出傳人,其祖父和其父許安國等都是武術高手。他與同族兄弟樂英、樂仁、樂正等自幼隨父輩學習武藝,擔負著護村為民的責任。他本人因其身強體壯,食量超人(一頓吃一升米燜飯),氣量超群,又喜愛耍槍弄棒,演練拳法,成為眾兄弟間的佼佼者,遂遠近聞名,成為許圪套武術團隊的領頭人。民國年間,他曾在河南漢高城等地開設武館,收徒傳藝。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帶領該村的武術隊參加縣、鄉(xiāng)的才藝表演。 1980年許樂義去世后,許圪套村的武術基本失傳。

    猿仙通背傳奇

    宗譜記載:許樂敏、許樂忠口傳,猿仙通背拳起源于宋徽宗年間,稱為“金剛奇化拳”。

    在宋紹興4年(公元1134年)出版、清咸豐年重版的《拳、棍、刀、槍》圖譜中記載,該拳重要招式清晰可見,一直延續(xù)至明朝中期。

    焦作市武陟縣小董村人董成,自幼從師多人,習練多家拳術,集多術于一身,由于宗族歷史牽連因素,董成受當權官方拿追捕,迫于形勢,避難于太行山中,牧羊為生。董成,字子生,號公德先生,資質聰穎,品行兼優(yōu),身體強壯,力舉千鈞。一日牧羊閑暇之時,獨演武于山場,偶遇白猿仙授藝,相從日日,演習久而得之。董成因得益于白猿神仙的授藝,故正式將拳定名為“白猿仙通背拳”,亦稱“猿仙通背拳”,簡稱“猿拳”。

    董成著書立說,留拳經(jīng)理論“一經(jīng)、二進、三蹲、四成、五動、六靈、七開、八靠、九扣、十問之法”于后人,他因此被后人奉為斯拳始祖。

    董成藝成之后,出山遍訪賢士奇人,四處傳藝,耄耋之年,重返太行山中隱居。一天,他在山中行走不慎遭毒蛇咬傷,倒在路邊,生命垂危之際,恰巧遇到許氏先祖許守祿,許守祿將董成救治家中,用祖?zhèn)髦嗅t(yī)術救其性命。董感其救命之恩,得知許守祿有一定的拳藝功底,且酷愛武術,遂傾其所有,將“猿拳”盡傳于許門,并叮囑“此技只能用于養(yǎng)家糊口,不可輕易外傳,不可涉足仕途”。

    意外行善之舉,換得了無價之寶。從此許氏便與“猿仙通背拳”結下了不解之緣。

    許氏歷代先人遵守師訓,世襲相傳,一直延續(xù)到清乾隆年間。許秀文攜家小從山西澤州鳳臺縣許圪套村遷移至現(xiàn)河南焦作市高窯河村。在清咸豐年間,許桂林考中武舉人,咸豐帝親賜御匾“雄風柳絮”。雄風者,虎之威也;柳絮者,柔之絮也,寓意此拳剛柔兼?zhèn)渲庖病?/p>

    另賜北京萬壽山賢柏一棵,官封“武德騎尉”之職。賢柏者,象征斯拳質地外柔而內(nèi)剛。一直到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2年),天災人禍,許氏門族近二百口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紛紛外逃求生,后返鄉(xiāng)者十之二三人也,御匾丟失,但賢柏與石樓尚存,今人仍可領略“雄風柳絮”之風采。

    許桂林傳子許安吉,許安吉拳術爐火純青,武功出類拔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授拳場遍及晉豫二省八縣二百余村莊。許安吉將畢生所學悉數(shù)傳給他的兒子許樂敏。許樂敏將家傳發(fā)揚光大,拯救挖掘了“猿仙通背拳”。他授徒三百余人,培養(yǎng)出許偉戰(zhàn)(堂孫)、李培均、許大利、李先進等一大批后起之秀,為該拳的發(fā)揚光大作出了突出貢獻。

    許偉戰(zhàn),出生于河南焦作高窯河,為許氏第十四代傳人。近50年來,他潛心鉆研拳理、拳論,細心品味招式奧妙,功力日臻深厚,拳架輕靈圓活,舒展大方,曾授拳于北京、山東、石家莊、鄭州、臺灣等地。目前正致力于著書立說和傳承推廣工作。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猿仙通背拳”歷經(jīng)滄桑,曾為人類文明進步顯露過光彩,也曾因歷史和地理條件等原因的制約而黯然。

    洪洞通背猿仙通背之緣

    2月27日,農(nóng)歷正月十二,記者專程拜訪洪洞通背拳第八代傳人樊漢武大師。當說起晉城澤州之行、許圪套村許氏家譜和許家后人許樂敏時,他驚訝地說,許樂敏家是河南焦作的,他的弟子大多是河南焦作人,他們在焦作練的就是‘猿仙通背拳’”。

    “認識許樂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全國都在挖掘整理武術理論和拳法,我受邀去武術之鄉(xiāng)焦作。大概是1982年,許樂敏當年78歲,我42歲?!狈疂h武回憶,此技只能用于養(yǎng)家糊口,不可輕易外傳,不可涉足仕途”,這是“猿仙通背拳”的祖訓,他們練拳不讓外人看,練拳要么是晚上,要么是在屋里。

    “我在焦作傳拳授藝時結識了許樂敏的弟子程乃溫(程樂)、李培均,并且與他們倆人結為金蘭?!狈壬┵┒劊扒靶┤兆?,程乃溫還來臨汾見過我,并將1982年的一張照片發(fā)到我手機上?!狈壬业秸掌笞屧趫龅娜思暗茏涌戳丝矗哪卣f,“36年前的樊漢武變成今天的老漢,你們認識嗎?”“這張照片很珍貴,我保存的照片也不知道遺失到哪去了。”樊先生指著照片說,第一排(左起)程乃溫、樊漢武、許樂敏大師、李培均。第二排(左起)李生、許小友、許大利、許小偉。

    許小偉的大名叫許偉戰(zhàn),他旁邊的叫許海江。照片上寫著‘師徒留影’,拍攝時間是1982年2月17日?!闭f完,他回到書房,拿出李培均編著的《猿仙通背拳》遞到記者手中。

    “我習練洪洞通背拳的第一冊拳譜《無極通背》就是在焦作體委的支持與河南朋友幫助下完成出版的,我親眼目睹了《猿仙通背拳》挖掘整理全過程,如今李培均已經(jīng)作故。今年有機會的話,再到焦作見見老朋友?!币呀q笾甑姆壬锌?。

    從許圪套村許氏宗譜中了解到,許樂敏大師1991年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享年90歲。他突破了董成的訓誡,猿仙通背拳”雖是許氏家族繼承,但她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不屬于某家、某人,而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