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核心提示:最初對高河店這個地名感興趣,是因為它的“鄰居”高河橋。通過采訪,記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橋還是店,都離不開一條河。
那么,在它們的身上究竟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4月17日、18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沿著鼓樓北大街一路向北騎行,會發(fā)現(xiàn)一座橋—— —高河橋。高河橋北有東高河村和西高河村,橋南有高河店村,隸屬于臨汾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濱河辦事處高河店社區(qū)。
一說:店”因“河”而得名
“高河店,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應該指的是高河的店。即它屬于東高河和西高河的店。”今年81歲的老住戶丁洪林說,過去鼓樓北大街被稱為“官道”,要從高河店方向通往“官道”,就需要騎馬或坐馬車,因此,這個坐落在高河的車馬店,就被叫成了高河店。
今年79歲的楊菊香老人告訴記者:聽老輩人說,高河橋還沒有修建時,由此經(jīng)過必須渡船,很多需要渡河的行人會在橋邊住店?!彼孪脒@應該就是高河店名字的來歷。
楊老回憶,記憶中的高河橋有精致的護欄、寬闊的橋面、惟妙惟肖的雕塑,橋下清澈的河水常常令人心曠神怡。
二說:這個石碑只是路引?
在記者對村民的走訪過程中,一名茹姓老住戶向記者述說了他聽到的另一個版本:過去在村口豎立著一塊‘古高梁城’的石碑,實則是起到了“路引”作用,即提示人們,高河店這個地方是通往古高梁城的必經(jīng)之路。不過我也只是聽說,沒有考證的依據(jù)。
但是,它確實年代久遠這倒是可以考證的?!苯衲?4歲的茹智貴(茹姓老住戶的父親)拿著家譜:聽長輩們說,我們這個家族是在明朝洪武三年大移民時從東高河遷到河南,后又回到高河店定居。從我這輩算起,在高河店是第六代了。”
三說:高河,是指高梁城邊的河
在記者的采訪調查中,大部分村民對于這塊刻有“古高梁城”的石碑都有印象,以前就在高河橋路南這邊?!睏罹障銓τ浾哒f。
隨后記者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到,我市知名作家喬忠延也曾就臨汾高河店的來歷進行分析、考證。即高河,是因高梁城而得名。
文中提到,高河,一聽名字似乎就應該處地很高。可是,站在岸北看看,又返回河南岸看看,不僅這河不高,反倒還很低洼。那么,是否河的上游居高呢?沿河而上,直入東山,河水從崇山峻嶺中蜿蜒流來,是很高。卻也怪,這很高的河不叫高河,而叫澇河。澇河流到這里才叫高河,這是為何?原因可以從橋南面的一塊石碑說起。石碑上刻著幾個大字:古高梁城與之相關的典故中,最著名的當屬“重耳流亡”。即《左傳·僖公九年》記載: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蹲髠鳌べ夜哪辍酚州d:晉公子重耳殺懷公于高梁”。
喬忠延說:不過,若是細想,高河不就是高梁城邊的河嗎?高河的來歷清楚了,那么,高河村、高河店以及高河橋的名稱不也就不辨自明了嗎?”
四說:細說“高梁城”地理位置
隨后,記者在一本由臨汾市三晉文化研究會編纂的平陽歷史叢書《平陽古城的歷史變遷》一書中,也找到了關于高河店的記載。
書中介紹,高河村是臨汾城北的一個村莊,上世紀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它的東面發(fā)掘出古代高梁城的遺址。
“高梁”之名最早出現(xiàn)于《左傳》,兩次都與晉國的“驪姬之亂”有關,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大臣里克先后殺死繼位的奚齊和公子卓,驪姬之亂”爆發(fā)?!褒R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討晉亂也?!惫?36年,重耳在外流亡十幾年后返回繼位,使殺懷公于高梁”,驪姬之亂”結束。
那么,高梁之名何來?書中記載,澇河和洰河由東部山區(qū)發(fā)源后,向西分別切穿臨汾盆地東部的黃土臺地和汾河高階地,到今樊家河村西,進入汾河一級階地,兩河交匯稱高梁河,西流入汾。高梁城正在兩河交匯處的南岸,東傍高崖,南依陡坡。“梁”者“橋”也,高梁”就是高高的橋梁,橫跨高梁河南北。換句話說,高梁就是高河橋。
為什么要架高河橋,因為當時澇洰河經(jīng)常泛濫,水面寬闊,水量很大,為確保交通干線的暢通,只有架起高高的木橋。高河城正是東傍西崖,西有浩瀚的汾河,北有寬闊的高梁河,南依陡坡,成為扼守晉國北方要道的重鎮(zhèn)。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力推城鄉(xiāng)建設的發(fā)展,許多地區(qū)因城鄉(xiāng)改造、鄉(xiāng)村公路修建、拓寬和延伸,在交通設施的更新?lián)Q代中,昔日的高河橋上馬蹄扣橋和木輪碾壓的聲響,早已被汽車引擎的轟鳴所取代。高河店,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發(fā)生著變化。而那條流淌了悠長歲月的河,猶如一部活動的歷史,留著無數(shù)人過去的童趣,卻也因垃圾影響,透露著無奈……
采訪手記 “曾經(jīng),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在采訪中,腦海里總會時不時想起這句電影中的經(jīng)典對白,因為在搜集相關地名資料的時候,總會聽到,以前這些資料都有,但是因為搬家,或是別的原因丟失、損壞……”以前這里的雕塑很漂亮,可是……”
其實,自己也承認這種總停留在過去的想法是不對的。亡羊補牢,未雨綢繆。昨天是今天的歷史,明天是今天的延續(xù)。讓我們與古村衰敗和消亡的速度賽跑,傳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天、時間、人博弈,在回不去的路上快走幾步,為文化承續(xù)、保護而努力。
記者亢亞莉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