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記者 盧凱 張?zhí)N強) 4月20日(農(nóng)歷三月初二)上午,作為本次山西·臨汾帝堯古都文化旅游節(jié)的重要內(nèi)容,乙未年“接姑姑、迎娘娘”大型民俗活動在洪洞羊獬唐堯故園正式啟動。近千人的接親隊伍從唐堯故園起駕,將途經(jīng)15個村莊,在歷山上接娥皇、女英回娘家省親,演繹延續(xù)四千多年的民俗文化景觀。
堯舜時代,歷來被認為是以制度完備為標志的中華文明的起點,堯舜禪讓、堯女舜妃,流傳千古的美談。
在這一全國共享的歷史傳說背景下,洪洞縣的羊獬和歷山兩地之間又流傳著該傳說的子系統(tǒng),認為羊獬是堯的故鄉(xiāng),是娥皇、女英的娘家,而歷山是舜的故鄉(xiāng),是兩位女神的婆家。兩地以及沿途的居民都互稱“親戚”。
每年的三月初二,羊獬村的接親隊伍在本村唐堯古園,通過隆重的儀式抬出二位女神的駕樓,然后鳴鑼開道,儀仗護持,更有威風鑼鼓喧天動地,銃炮之聲震耳發(fā)聵,近千人的接親隊伍走出村莊,越過汾河,涌上歷山。第二天,農(nóng)歷三月初三,接親隊伍將更加隆重地從歷山神廟請出兩位女神的神像,離開歷山,在萬安村宿一晚,三月初四上午,再從萬安出發(fā),返回羊獬。到了農(nóng)歷四月廿八堯王生日當天,歷山人又前來給堯王拜壽,將兩位娘娘迎回去,沿途熱鬧如同三月三。
當天上午,羊獬村民自發(fā)來到唐堯故園。吉時一到,鑼鼓齊鳴,“啟行令”甫一誦畢,村民全部朝英皇雙鳳殿虔誠跪拜。祭拜完畢,接親隊伍浩浩蕩蕩出發(fā)。接下來的3天時間里,接親隊伍將跨越洪洞縣和堯都區(qū)的甘亭、吳村、辛村、龍馬、萬安5個鄉(xiāng)鎮(zhèn),穿越汾河東西兩岸。
隊伍中,一人舉“羊獬總社”大旗,幾組威風鑼鼓隊,一路上不停地敲打。隊伍行至村口將軍廟焚香祭拜后,男性成員上車出發(fā),隊伍過汾河,下車祭河神。途經(jīng)各村均在村口設香案、鑼鼓隊迎接。隊伍穿村而過,村內(nèi)各家門前多擺放桌椅,上設香爐,擺放的茶水、點心、水果等供過往人員隨意拿取。村內(nèi)如有娘娘廟,隊伍一定會到娘娘廟停駕祭拜。
中途要吃“腰飯”,由村民自發(fā)將羊獬隊伍中的人領回家吃飯。聽到三聲銃響,無論吃飽與否,一律回到娘娘廟集合起駕出發(fā)。到歷山娘娘廟前與歷山浩大的迎接隊伍匯合后,在通往娘娘廟的臺階上比拼威風鑼鼓,活動掀起高潮。
進入歷山廟宇群后,社首等人先到舜王殿再到堯王殿,最后到娘娘殿上香,當天活動結束。歷山負責接待的社首請來自羊獬的“親戚”回家吃飯、住宿。第二天,歷山主事社首等人在娘娘殿跪拜焚香后,請出兩位娘娘的神像置于羊獬駕樓中,正式起駕。羊獬隊伍啟程。
根據(jù)當?shù)亍盎榧薏蛔呋仡^路”的傳統(tǒng)習俗,羊獬隊伍至楊家莊“腰飯”后,萬安村接娘娘的隊伍前來迎接。兩支隊伍合流后步行幾里路、穿過集鎮(zhèn),來到娘娘廟,焚香祭拜后將駕樓停放在廟宇群的獻殿內(nèi)過夜,羊獬接親隊伍又被萬安村民各自接回家食宿。
三月初四上午,萬安娘娘廟祭禮結束后,接親隊伍起身返程,途徑西梁村、東梁村、新莊、西李村、白石村、洪堡村,傍晚時分列隊回到羊獬唐堯故園。
“三月三走親習俗”是當?shù)孛耖g自發(fā),傳承四千余年而不衰,是中華民族婚嫁形式的源頭,也是中國民間風俗文化的鮮活標本。
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主任任江波介紹,以姑姑信仰和走親習俗為紐帶,化地緣關系為血緣化的“親戚”關系,除具有祈福避邪作用外,更帶有強烈的祖先尊崇色彩以及深厚的歷史感。
據(jù)了解,為了保護這一習俗,自1978年起,洪洞縣先后出資近百萬元新修、改修部分殿宇及塑像,添置、整修了威風鑼鼓演出服裝及器具。2008年,“三月三走親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責任編輯:王偉
上一篇: 那些年記憶中的“海子邊”
下一篇: 臨汾寶地:千年古剎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