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縣太古村單旭紅:扶貧路上的前行者

2020-10-09 15:01:11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一進入大寧縣太古鄉(xiāng)太古村,到處都能看到和聽到,三三兩兩的村民們熱議著一個話題:單書記好,勤快又能干,說話干脆,辦事麻利,百姓打心眼里喜歡。村民口中的單書記,就是大寧縣委組織部派來的第一書記,兼任太古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是大寧縣水利局的一名公益性崗位的工作人員。

  2015年8月,年僅38歲的他,打著行裝帶著一個退伍軍人的本色和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駐進太古村。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農戶,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腳踏實地,認真做事。

  心系特困人群

  張國棟是太古村委后河坪村的一個五保戶,家里7口人,本人是殘障人士,還要養(yǎng)著5個兒女和妻子,及70多歲的大哥張國華,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生活十分艱難。作為第一書記的單旭紅看到張國華、張國棟兄弟的家庭狀況后,心里很是不安。他帶著幫扶責任人張春輝,每隔3—5天去看望一次,并幫忙做家務給一些錢和物,還從縣城捎藥治病。張國棟一家長年住在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的兩孔土窯洞里,十分危險,單旭紅和村兩委干部協(xié)商,讓其住在村委會的老辦公室里,保證了他家的安全。隨后又和鄉(xiāng)政府、縣民政局多次構通協(xié)商,最終和徐家垛養(yǎng)老院簽訂了托養(yǎng)合同,2018年9月12日,單旭紅和村兩委干部,將張國棟家7口人及張國華都送到了徐家垛養(yǎng)老院。這個村還有個五保戶村民叫張旭東,患有腦梗和高血壓,需要住院治療,單旭紅就開著自己的車,到大寧縣人民醫(yī)院進行了治療,給王旭東捎藥也成了常事。

  疫情期間,單旭紅又沖鋒在前,成立了防控領導組,黨員突擊隊,堅持每天在村口設卡登記量體溫,噴灑消毒液等。村民們都為他的真幫扶、扶真貧的舉動交口稱贊。

  辦實事解民憂

  單旭紅心里清楚,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不但要自己做好,還要帶動大家干,這是職責更是任務。太古村共有三個自然村,全村共有98戶貧困戶278人生活在貧困線上。太古村村民主要靠蘋果發(fā)展經濟,但是管理粗放任其自然生長,產量高產品品質低。單旭紅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爭取到水利部門支持,帶著40多位村民赴陜西洛川參觀取經。他把培訓農民技術能手,作為一項全民脫貧的重要內容來抓,根據(jù)果樹生長季節(jié),聘請縣果樹中心高級農藝師王林沖進行果樹管理培訓,并到果園現(xiàn)場操作,還請病蟲害防治專家進行植保培訓。把太古村的老果園進行減密間伐,使老果園更新復壯。今年前半年還幫扶村民栽植了500畝玉露香梨。還聘請巧春姑手工編織,對婦女進行了編織技術培訓班。截至目前,太古村每戶都有一名懂果樹管理技術的骨干,所有婦女都掌握了最少一門的編織、刺繡技術。

  落實政策助脫貧

  單旭紅從15年駐村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以來,就堅持黨建引領,政策落實,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密切干群關系,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為破解村民的住房困難,他運用黨的好政策,采取了易地扶貧搬遷一批,危房改造一批,公租房解決一批,對五保戶實行集中安置一批,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全村實現(xiàn)了所有戶,住房安全有保障。村里綠化美化硬化全覆蓋,走的是硬化路,飲的是自來水,穿的是時尚衣服?;ヂ?lián)網(wǎng)寬帶進了戶,達到了“兩不愁三保障”,村集體經濟收入破了零,村里有了光伏發(fā)電,村民戶戶有了養(yǎng)雞場。(馮振興)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