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高原上的“紅色地標”

2021-05-19 11:22:39 來源:紅河日報   瀏覽次數(shù):

   

  在云南省蒙自市芷村鎮(zhèn)白石巖村委會查尼皮村的一間茅屋前,80歲高齡的李培忠老人靜靜地站立了很久?!?3年前,就是在我爺爺家里,他們召開了一次了不起的會議。”李培忠說。

  李培忠所說的他們是指吳澄、陳家銑、杜濤、楊達經、張舫等17位出席中共云南一大的共產黨員。他的爺爺則是這間茅草屋的主人、查尼皮村最先入黨的共產黨員李開文。

查尼皮舊貌(圖片紅河日報社提供)

  “老馬燈”點燃革命火種

  推開茅屋的木門,只見墻上懸掛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依然鮮艷。除此之外,一張木桌、幾條木板凳、一個火塘、一盞馬燈,便是會場的全部設施。置身于此,記者仿佛穿越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走進中國共產黨那段銘刻在歷史中的永恒記憶……

  1927年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從1928年1月開始,云南地方實力派加大對共產黨組織的鎮(zhèn)壓,殺害了共產黨員趙琴仙、陳祖武、羅彩3人,組建不到一年的中共云南地下組織面臨嚴峻的考驗。

  關鍵時刻,云南省特委根據(jù)1928年5月《中央致云南臨委信》要求,決定在查尼皮村召開中國共產黨云南第一次代表大會。

  選擇在查尼皮村召開會議并非偶然。蒙自市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長張榮貴介紹,查尼皮地處深山密林,便于隱蔽,并且靠近滇越鐵路,交通比較方便,最重要的是群眾基礎好。1928年5月,共產黨員黃明俊到查尼皮村開展工作,創(chuàng)建了黨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的第一個支部,在附近十幾個村子發(fā)展黨員80余人,建立黨支部20個,發(fā)展農協(xié)會員800余人,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武裝游擊隊。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1928年10月13日,在昏暗的馬燈下和低沉的《國際歌》歌聲中,17名年輕人肅立在火塘周圍,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云南第一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云南現(xiàn)狀與黨的任務決議案》等4項決議,選舉產生了第二屆中共云南臨時省委。

  這是自1926年11月中共云南地方組織建立以來召開的首次全省黨員代表大會,并被中共中央確認,這在早期中共省級組織史上是少有的。一盞“老馬燈”的耀眼光芒,點燃了紅土高原上的革命火種,燎原了云南武裝斗爭的歷史天空。

查尼皮新貌(圖片紅河日報社提供)

  “新馬燈”照亮小康生活

  93年過去了,隱藏山間的茅草屋依然向世人訴說著紅色故事。中共云南一大會址查尼皮被評為首批“中國紅色地標”。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一撥又一撥,在這里舉行瞻仰先烈、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

  查尼皮村黨支部書記楊偉介紹,現(xiàn)在,村里相繼完善了基礎設施,66戶287名村民靠紅色旅游、生姜、水果種植脫了貧,人均純收入達15000多元,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查尼皮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櫻桃樹上掛滿了“瑪瑙紅”。村民李水龍正在自家的40畝櫻桃園里忙個不停。

  “從4月1日開園以來,每天都有上百人來采摘,最多時達500多人,一天最高收入有3萬多元?!崩钏埬樕涎笠缰腋5男Α?/p>

  距離中共云南一大會址一步之遙的嶄新樓房,是革命先驅李開文的孫子孫媳李培忠和徐會英的家。他們的孫子、20歲的李吳杰經常坐在院子里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我家是四代同堂,因為有了革命先輩的艱苦斗爭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老黨員,我永遠感黨恩、跟黨走,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好下一代?!庇兄?5年黨齡,當過婦女隊長、村小組長,今年76歲的徐會英激動地說。

  沿著新建的水泥道路一路前行,一盞盞以馬燈造型的新路燈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芷村鎮(zhèn)黨委書記龍藝文說,這樣的路燈有250盞,是為了讓后人銘記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走好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93年前,“老馬燈”點燃了革命火種。93年后,“新馬燈”照亮了老區(qū)百姓的幸福美好新生活。(記者 楊會國)

  短評:

  依靠群眾得勝利

  中共云南一大點燃了紅土高原革命火種,鋪開了解放云南的光明大道,是云南革命斗爭史上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昔日“隱密會場”,今朝美麗村莊。置身于查尼皮,總感受到一種力量在升騰。這是一種紅色的力量,一種向上的力量。

  這種力量來自基層,來自人民群眾。黨史證明,只要不脫離群眾,和群眾始終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就會無往而不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勝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樣是勝利之本。

  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依靠群眾得勝利。我們要用好用活查尼皮式的“紅色地標”,庚續(xù)紅色基因,植根人民群眾,闊步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滿長杰)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