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臨汾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紀實

2017-05-26 08:57:58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以前聽戲得跑十幾里路,露天戲臺大冬天聽得人直發(fā)抖;現(xiàn)在有了場地、有了劇團、有了‘周末劇場’,演員直接到家門口給咱們演,每周都有期待!”73歲的市民楊彩霞是“周末劇場”的忠實粉絲,自從“周末劇場”啟動以來,在家門口看戲便成為她的“每周一樂”。以“傳播文藝精品、弘揚社會正能量”為目標的“周末劇場”,借由“政府補助、群眾受惠”的模式,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質量的戲劇演出。

    五年來,我市按照科學規(guī)劃、合理布局、統(tǒng)籌協(xié)調的原則,努力建設門類齊全、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功能先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活動風生水起,優(yōu)秀文化精品層出不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固本培元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是體現(xiàn)城市文化底蘊的靚麗名片。五年來,我市市區(q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穩(wěn)步推進。截至目前,市圖書館主體工程已經(jīng)完工,蒲劇院排練大樓已投入使用,戲劇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培訓基地一期工程主體完工。

    五年來,我市各縣(市、區(qū))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長足進步。2012年,全市17個縣(市、區(qū))初步完成“縣縣有兩館”的目標。到如今,全市151個鄉(xiāng)鎮(zhèn)、296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xiàn)縣級“兩館”、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農(nóng)村文化活動室和“農(nóng)家書屋”全覆蓋,同時實行了免費開放,配備了文化流動服務車、流動圖書車等有關器材。此外,侯馬電子閱覽室開通了有聲讀物資源,為盲人提供閱讀服務;古縣文化館、古縣圖書館和曲沃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蒲縣已建成美術館,洪洞、浮山、隰縣、曲沃的美術館正在抓緊建設?!皟绅^”的建設是我市打造文化強市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

    多點開花 群眾活動風生水起

    今年新春伊始,“大美臨汾”的文藝志愿者便接連不斷為群眾進行演出,開始了又一年的奔波。此項活動自2013年開展以來,得到越來越多的群眾響應,已經(jīng)逐漸成為我市特色文化品牌項目。

    “大美臨汾”系列活動已然從最初的“送文化”向今天的“種文化”邁進。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做文化的傳播員和輔導員,推動了我市文化工作大發(fā)展、大繁榮。

    五年來,“大美臨汾·群眾文化基層行”系列活動走進了敬老院、社區(qū)、農(nóng)村,共帶動文化志愿者參與活動1200余人,服務群眾百萬余人,演出千余場次,為全社會提供了廣泛的公益性文化服務。企業(yè)、工地、學校、醫(yī)院、軍營、公園,一幕幕令人回味的畫面,一個個被銘記的時刻,都離不開文藝工作者的腳印。

    志愿者為老百姓送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這背后,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對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

    陪伴“大美臨汾”五年的喬炯,回想起最開始的基層行很是感慨,“剛開始我們和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系、去各地跑,不知道節(jié)目到底會有什么效果,心里很沒底。直到有一次去一個偏遠鄉(xiāng)鎮(zhèn)演出,一位老大爺在表演結束后激動地拉著我們說,‘你們別走,再演幾個吧!’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老百姓是需要我們的,是需要精神文化的?!痹凇按竺琅R汾”文化品牌活動帶動下,各縣(市、區(qū))的群眾文化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春節(jié)、元宵節(jié)系列文化活動和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成為我市文化活動的亮點;襄汾縣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相繼舉辦了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jié)、荷花文化旅游節(jié)、尉村跑鼓車文化節(jié)、東張村車鼓文化節(jié),特色文化藝術節(jié)盡展平陽風采;洪洞縣“魅力百村歡樂行”“百村書屋話德孝”、安澤縣“樂在周五”、曲沃縣“晉風曲韻群文行”、隰縣“梨鄉(xiāng)文化走基層”、蒲縣“鹿山昕水頌蒲風”、吉縣“小區(qū)大舞臺”、侯馬市“新田夢·百姓情”、堯都區(qū)“公益文化基層行”等多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內容豐富、形式生動、貼近基層,深受群眾歡迎。

    精益求精 打造品牌文藝作品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市著力推出了一批代表臨汾水準、具有廣泛影響的優(yōu)秀作    品。文化傳播體系不斷完善,傳播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和區(qū)域文化合作不斷深化,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截至2016年9月,全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共有300多件作品獲“山西廣播電視獎”和“全省優(yōu)秀廣播電視欄目獎”;共在中央臺發(fā)稿300余條,省臺發(fā)稿2000余條。打造出《酸棗嶺》《雷雨》《焦裕祿》《老槐樹下》《廉吏于成龍》等一大批精品劇目;《丁陶鼉鼓》《背著媽媽上大學》獲得全國“群星獎”;另外,還摘得“杏花獎”14個,獲得“小梅花獎”5個,共有大小梅花57朵,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同時,我市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在山西省第二屆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期間舉辦了臨汾戲曲展演周;“臨汾·上海城市推介會”上,“中國之源·風情臨汾”文化主題展演驚艷上海環(huán)球港綜合體;吉縣壺口嗩吶、市小梅花蒲劇團折子戲赴臺演出,眉戶團大型現(xiàn)代劇《雷雨》赴香港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成功;市小梅花團參加了在太原舉辦的“國慶獻禮”劇目展演活動;吉縣嗩吶隊參加了“中國國際黃河文化藝術節(jié)”。

    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精品創(chuàng)作帶動文藝普遍繁榮。五年磨礪,讓我們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實現(xiàn)物質脫貧,也要進行精神文化脫貧。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市將繼續(xù)堅持文化共享發(fā)展,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根本目的,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降低文化消費門檻,擴大文化消費規(guī)模,真正讓文化發(fā)展惠及全民。

    記者 安月琦 實習生 寧智豪


     

責任編輯:席沛釗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